郝柏村過世,這幾天看同溫層一片罵和幸災樂禍,不過,他當行政院長的那幾年,民意支持度是很高的。當然,那個年代民調可信度很有問題。
但是,選票不會說謊吧?1991年底二屆國代選舉,國民黨拿了3/4席次,民進黨則是創黨以來的挫敗,終止1986年創黨之後的成長期。如果民眾這麼討厭郝柏村,國民黨的票是哪冒出來的?不過那次是民進黨第一次面對全國性、每個縣市都要提名、輔選的選戰,才成立五年是可以選的多好?
郝柏村過世,這幾天看同溫層一片罵和幸災樂禍,不過,他當行政院長的那幾年,民意支持度是很高的。當然,那個年代民調可信度很有問題。
但是,選票不會說謊吧?1991年底二屆國代選舉,國民黨拿了3/4席次,民進黨則是創黨以來的挫敗,終止1986年創黨之後的成長期。如果民眾這麼討厭郝柏村,國民黨的票是哪冒出來的?不過那次是民進黨第一次面對全國性、每個縣市都要提名、輔選的選戰,才成立五年是可以選的多好?
還是當韓粉比較好,我們的社會人文進步運動政治科學者,這一年多來用難以想像的熱情,去瞭解、認識、同理這批人,前陣子還要我們不要批評他們,因為他們很可憐、因為他們很珍貴、因為他們有這個那個的權利,所以不要罵他們。
相反的,你當個台獨、支持民進黨的,從來就被當成奇怪的生物,社會人文進步運動政治科學者對你沒興趣,三不五時還罵你「國族法西斯」、「大福佬沙文主義」,覺得你保守又不夠進步,是什麼「後威權主義」的產物。可笑的是,因為他們從來不理解這群人,用錯誤的結論去判斷,說這群人都是「一高二低」,當韓粉也出現「一高二低」,他們就用過去錯誤的觀察,得出準確度大有問題的結論:以前該是民進黨的支持者,現在都轉向變成韓粉了。
然後韓粉的政治集會,有人去數椅子,數了五十幾場,媒體動用各種費解數學去計算;誰去管民進黨或其他政治黨派、社會運動的參與者有多少人?從來沒看過有人這種熱情去幹這種事。
《盜王之王》King of Thieves
《斬、》Killing
《賭命運轉手》The Mule
社工勞動條件的低落不是啥新聞,加上這一兩年社福機構的回捐陋規屢起爭議,已經從社工社福界茶壺內的風暴,蔓延公眾輿論關注的議題。我之前在某社福政策倡議團體工作時,常聽聞不少機構的負責人、高階主管喊冤,覺得他們是無端被波及,自己既沒有回捐這樣的人事陋習,也沒有少給員工待遇,卻莫名其妙被扣上「慣老闆」的標籤。社福領域不時傳出這樣的消息,也會影響實質年輕的社工新血投入的動機。
社工勞動條件要提昇,對於沒有種種人事陋習的民間社福組織,若要自清,可以考慮大方的公布自己的薪資結構。把自己一個工作人員薪資是多少,從高層主管到基層員工,一個月薪水到底多少,上網公告周知,讓社會大眾知道機構的勞動條件如何,至於這樣的待遇是好是壞,就交給輿論去公評。
閱讀全文 請點這裡
在《完美搭檔》裡面這種困難的抉擇,貫串整部電影。為了留住「責任之家」,世賀開價幫人偽造假的志工服務證明,到底對不對?讓東究留在世賀身邊「服侍」他比較好,還是回到廿年來沒照顧過他的母親身邊?強制把「責任之家」的人都遷移走,只因為機構即將被關閉了,難道沒有更好的方法嗎?這些問題都不好回答,甚至當事人自己可能也不知道哪個對自己最有利。
專業術語來說,這叫「倫理兩難」,譬如說我為了機構的財務,而造假去收受報酬,就是在法律與機構生存進而才能推動服務中間,選擇了後者。社工的服務,就經常要在各種兩難之中選擇。
童星于卉喬的家務事,這幾天沸沸湯湯。基於保護兒童(維基百科說她2007.7.4出生,現在還不滿12歲),這裡不想對那些只有媒體講法的事情再去揣測,以免讓當事人受到二度傷害,不妨談談一些已經「眾所周知」的客觀事實,少講小朋友的事,多談一些跟大人有關的。
很多人會知道這對父女,是六年前的體罰事件。喬爸因為女兒學習烏克麗麗態度不佳而「折斷了琴,狠狠地打了她屁股」(這是喬爸在粉絲頁上的說法,原文似乎已刪,從媒體報導佐證應該無誤),還把事情po到粉絲頁上公諸於事。當時討論的焦點,很大一部份都在「體罰行不行」,還看得到不少網友去粉絲頁下面力挺,甚至還有幾萬人去按贊,留言說現在就是因為都不能體罰,才讓社會這麼亂,喬爸我挺你....等等。
現在回想起來實在匪夷所思,體罰或許還沒什麼,但把事情放到網路上,有點要「公審」女兒並且毫不覺得有錯,可就罕見了。或許因為當時臉書還不像現在這麼普遍,也可能當事人還只是個不算火熱的「網紅」,所以事情也只燒到一點熱度而已。
前日台中市政府傳出有議員,推著八十七歲的老婦,硬闖市長辦公室,稱這位老人家「沒有飯吃、晚上沒有地方住」,要求馬上處理。後經台中市社會局緊急辦理安置之後,最終是送至某長照機構居住。
對於在社政基層單位的社工來說,這類事件大概是日常的一部份,就是最痛恨的所謂「陳情案」或「議員交辦案」。如果真的是公部門體制疏失、漏接的案子也罷,但這類案件經常是要逾越現有法規和專業判斷,憑著民代自身之好惡或某種世俗觀點,就要社政單位「處理」,而且還要「馬上辦」、「特急件」、「優先處理」。
錢尼前年訪問台灣,和總統蔡英文會面,其實這不是他第一次訪台,我記得他90年代似乎也來過台灣,但是不確定詳細時間
《為副不仁》講的是美國前總統迪克‧錢尼的故事,英文的片名VICE有一語雙關的意味,因為這除了有「副席、副座」以外,還可以翻成「邪惡」,所以台灣翻成《為副不仁》是接近電影的核心概念。
原來的片名直譯叫「冷戰」,英文和波蘭文片名都是如此。但《沒有煙硝的愛情》講的冷戰,不是一堆特務高來高去的諜報戰,也不是軍事、政治陰謀或者逃脫鐵幕的感人故事。用中國共產黨的話講,這部電影講的是「文化戰線的鬥爭」。
《1987:黎明到來的那一天》1987: When the Day Comes
《BPM》
《B面人生》Twarz/ Mug
前陣子看到在吵民代出國考察報告的事,我倒是有不同看法,其實乾脆每個民代按照層級,一年發個「旅遊補助費」5~15萬算了,不要再寫那種根本沒人看,也毫無用處的報告了。既然民代愛旅遊,乾脆發錢讓他們去玩,當然金額和支給方式,可以再做修正,給付條件例如限制他們去的國家、區域(例如不能去中國或歐美太遠的地方),或者制定天數上限,這些可以再調整。但原則上就是堂堂正正用「旅遊補助款」名義給他們,當作民代的「福利」,不要再搞什麼「國外考察」這種騙三歲小孩的名義。
你要民代寫報告,其實誰都知道真的做這件事的其實是助理,你要求寫很完整報告,或者把核銷程序搞的很複雜,也只是在惡整基層政治工作者而已,搞不好弄半天不能報銷費用,民代還會叫助理貼錢~~~
記錄片描述的被害人Eva Marree遺照
今年女性影展有一部記錄片《沈默控訴》,說的是一位瑞典的性工作者Eva-Marree,同時也是兩位小孩的母親,因為賣淫的經歷,而在和丈夫的離婚官司中喪失了監護權,即使他丈夫有暴力傾向,法院還是將小孩的監護權給了他。結果在一次好不容易爭取來的探視中,Eva-Marree被前夫殺死,得年只有27歲。
台灣民政府搞成這樣子,其實一部份的獨派要負責任。它這個裡面支持者,包括主要的領導人物(包括後來分裂被趕跑、自己走掉的),幾乎都是獨派背景,那些傻傻去考什麼郡守,辦身分證的,大部份也是傳統民進黨、獨派支持者居多。
之前因為工作的關係,我常經過立法院附近,不管是反年改還是公投盟,甚至是勞基法抗爭時工運團體的棚子,常常只剩一兩個人,有時根本空城計。不知所謂的大愛憲改聯盟,很長一段時間只剩招牌。
如果政府單位或敵對的政治勢力要去驅逐,這些團體是無力抗衡的,而他們還能支撐這麼久沒被趕走,很簡單,因為他們對體制的威脅性趨近零。也還真是只有像柯文哲這種白目的政治人物,才會莫名其妙想去趕走他們,換成一個檯面上的傳統民進黨、國民黨政客,才懶得理他們咧,趕走他們除了被輿論痛罵鴨霸獨裁蠻橫之外,沒什麼好處,讓他們在那邊,反正也礙不了誰,對任何政權體制也起不了什麼傷害,何樂而不為。
有句關於兒童照顧的話說:要「照顧一個小孩,需要全村的力量」;後來性侵或家暴事件發生時,有人曾說「要性侵或凌虐一個小孩,也要全村的力量」;看完《當愛不見了》,我想說的是:「一個平常被漠視、忽視的小孩,哪天弄丟了,恐怕動員全村的力量也很難找回來。」
《當愛不見了》講的是一個小男孩,他的父母早已貌合神離,有天男孩突然失蹤了,父母的矛盾衝突無情的爆發開來。從電影過程來看,男孩的父母並沒有嚴重的肢體暴力,未看到什麼父母責打小孩的情節,也沒有讓他餓著、凍著,生活層面並沒有太大的匱乏。可是養育小孩並不是養牲畜,除了生理、物質上的照顧外,兒童還需要依附、親情的溫暖,否則人格發展一定會出問題。
Tonya Harding在1994年李爾哈默冬季奧運賽場上,向裁判反映她的鞋袋斷了
在台灣這樣的東方社會裡,家庭暴力即使有國家法律介入的空間,但是,一般來說還是被當成「家務事」在處理,被簡化成「夫妻感情失和」的私人領域問題。但是《老娘叫譚雅》卻告訴我們,家庭暴力可能造成國家社會的損失。
《顛父人生》Toni Erdmann
《通靈美人》Planetarium
《密探》밀정(Miljeong) / The Age of Shado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