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八月,我第六次投入社工師的考試,跟前五次比,這次不同的是,我離開了原有的工作,當了一個多月的專職考生(雖然唸書還是常常不專心啦....),跟之前5次幾乎是根本沒唸書就上場是非常不一樣的。反正這次一個考生該幹的事,我都做了,至少我還去拜拜。
很多人問我:「幹嘛考社工師?」尤其是社工系出身的人,都很清楚社工師這張執照,實質的利益是很低的,至少不像其他專業像律師、會計師那麼高,而考上了還要繳執照費,還一定要參加公會又要繳會費,也就是如此,雖然考了10年下來有2416人及格(2007的數據),但是到了2006年,也只有1226人領執照。社工師又不是多好考(10年來每年平均錄取率大概在10%左右),好不容易考上了卻不去領執照,也許很多人無法理解吧。
實質利益不高,專業的壟斷性也很低,不像很多專業領域,沒有專業證照就執行業務是犯法的,像醫生、護士、藥劑師等醫療專業,甚至開個怪手、大卡車、計程車也要執照,否則會被處罰。但是社會福利工作,可沒有規定非社工師執照不可,所以迫切性也不是那麼高。既然沒有利益,又沒有什麼急迫的必要性,很多人就不能理解我為什麼放棄工作,去考一張好像沒什麼必要的專業證照?
不只別人會質問,自己在準備的過程中,念到實在念不下去很痛苦(在這邊恕我小小抱怨一下,國內社工的教科書實在寫的很.......玄,準備過程中我真的認真在想,有一天要自己編一本)的時候,也會一直自問「幹嘛?為了一張沒啥小路用的紙,浪費一個多月的時間跟一千多塊的報名費(還不包括買書或影印資料的錢),可以換別的工作或去吃喝玩樂啊!」
考完這兩個多禮拜,我回想起來,準備考試這一個多月的時間,與其說是唸書,不如說是一段自我釐清自己跟社會工作專業和價值的關係的過程,也是在澄清自己到底要不要走這條路的過程,要走的話該怎麼走,不想走的話該怎麼走?還有,不想走的話,那些塞在腦袋裡的概念、思想、理論、價值觀、專業知識也要一起丟掉嗎?
其實要去考這個試的基本動機倒也和其他人差不多─多一張證照雖然不能保障什麼利益,總比沒有好一點吧,可能這就是文憑主義作祟,還是大頭病。但是,這樣的動機一直都在我心中,這是事實。尤其是對我這樣子一個從小學業成績並不頂尖的人來說,一次考試的成功可以增加不少的自信。
另一個動機就是為了證明些什麼吧?唸了四年的社工系,有什麼明確的東西可以證明你的專業能力跟不是念社工系的人是不一樣的,好像還真的找不到其他的方法。
8年前大學要畢業,大家都在準備考高普考、考研究所、考社工師的時候,有的人就說,「念了4年社工,不管考上考不上,總是把社工的書好好再念一念,也才有臉堂堂正正去拿社工學士的畢業證書吧。」對啊,其實八年後的現在再回頭看,很多人早考上研究所、社工師、公務員的人,或者老早通通放棄考試的人,也許早就把書本丟開了。哪像我們這些考場「屢敗屢戰,屢戰屢敗」的勇士,總是不會脫離「最新的社會工作潮流」,不會也不敢把書本丟掉,還要隨時注意新觀念的出現、法令的修改、新政策的制定,因為「今年社工師考試可能會考!」。考/念到最後,實在身心俱疲,為了擠出唸書的一點動力,也抑制「要是沒考上」的焦慮,第一個會生出的自我安慰就是「至少把書念一念了吧」這種想法。
最後一個,準備考試的過程中,似乎是再度確認自己是個社會工作者的過程,確認社會工作的價值和專業,是自己所相信的。說到最後念書已經不是考試了,而像是信仰宗教都會做的誦經,又有點像半強迫洗腦。不知道當初設計這套專業制度的人,是不是有想要藉著考試達到一種「灌輸信念」的「陰謀」在裡面?如果有的話,他們算是成功了。
至於離開工作,後來我才比較釐清的是,這跟考試是兩回事,想離開工作有別的理由,考試只是為了增加離開的正當性,多生出來的一個理由,離開工作之後,不想當無業遊民,或者被當成無業遊民(事實上根本就是不折不扣的「無業遊民」),想找點事做,那就唸書考試吧,這樣子最冠冕堂皇了!但是對外這樣子講多了,別人都以為你真的是為了考試才離職的,甚至自己好像也越來越這樣子想了。
為了準備考試,翻了這一兩年出的社區發展季刊,發現最近幾期有不少篇幅都在談台灣社工專業、教育、社工師考試的議題,像第119期─「社會工作專業與新興社會議題(2007年12月)」、第120期─「社會工作專業教育與發展(96年12月)」,最新一期第121期也有台大社工系林萬億教授的文章,談社工專精化的議題。這些文章多少也是在回應這幾年,對社工師考試制度越來越高的質疑和批判,以及對社工師法通過10年來,社會工作者實務工作壓力不減、待遇不增、地位不提高的不滿聲浪,包括漂流社工、社工工會、社工師受害者協會等團體的形成,就是最明顯的指標,這些文章或多或少都回應了這些輿論。我相信大多數的社會工作者,不管怎麼批判現行的制度,不會有人反對證照制度,也沒有人會反對考試制度。但是專業是否等於證照?考試是否等於專業?甚至,專業認證是否等於服務品質?這些才是被質疑的地方。而提升專業能力是否只有考試一個方法,如同我前面提到我考試過程,不考試似乎就不會想去看書,這些都是修正我們的社工專業制度時,要去考量的地方。
最後我希望社工界的前輩跟學者還是應該好好檢討這套走了十年的制度,我想沒有什麼人真的受害,但是沒有什麼人從這個制度中真正得利,也是事實。當初社會工作師考試制度想要達成的目標,包括提高專業地位、改善工作條件等、增進服務品質、保障社會工作者待遇、減少人員流動率,幾乎沒有多大的變化。但是,社會給社工人員的壓力和期待越來越高,社會工作者面臨的問題和環境卻越來越複雜,能依靠的資源和支持卻不增反減,這也是不爭的事實。
我念了一個多月的書,考不考上是一回事,我當然很在乎成績,而且隨著年紀慢慢成長,以後社會和家庭的壓力也會越來越大,要是今年沒考上,也不知道什麼時候還有辦法去考第七次。無論如何,社會工作在台灣的專業地位、台灣社會工作者的工作條件不改變,台灣整體社會福利制度沒有進步,拿到那張執照,又有什麼用呢?這是我念完一個多月的書,考了兩天半的試,最大的體悟。
========
2019年的補述
沒想到,11年前考上之後簡單心得的抒發,現在變成google搜尋結果好前面的連結,謝謝大家的點閱。
如果您支持我持續分享社工師考試,以及各類社會工作專業知識、資訊的分享討論,可來點讚我的粉絲頁,有考試方面的疑問,也可以在粉絲頁上面傳訊或留言提出,我會盡快答覆。
我最近的文章,已經轉而登在另外一個網路平台「方格子」,那裡可以贊助,如果您肯定我的努力,可以給我一點小小實質的協助,這會鼓勵我持續的努力分享、貢獻我的智慧給社工專業社群。
謝謝你們。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