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復之友聯盟舉辦第10屆心靈影展,請我幫他們寫電影評介,算是幫活動宣傳傳,也讓觀賞的一般民眾可以瞭解影片和精神醫療之間的關係,他們播映了《彼時生命》、《說來有點可笑》、《阿蒙正傳》三部電影,搭配康復之友聯盟自己製作的記錄片《向陽的杜鵑》,活動在全台各地舉辦,有興趣的網友可以上他們的網站看活動時間表,我把三部電影評介放在這裡。
================================
人生難免會碰上創傷的事件,或者某些難以忘懷的傷痛,可能是生離死別,或者是意外的打擊。遭遇到這些事件,每個人選擇的因應方式都不一樣,有的人選擇遺忘,打算若無其事的活下去;有的人始終無法忘懷,一直活在陰影中沒辦法走出來;有的人選擇面對,能處理就處理,不能處理便放下,但也不忌諱跟別人談起這段經驗。

《彼時生命》說的故事,就是一群不同的人如何面對人生創傷事件。男女主角都在一個幫往生者收拾遺物的公司服務,而尋求這種服務的消費者,多半都是不想面對往生者的家屬,因為通常家人過世,親族收拾遺物是天經地義的事,因為裡面可能有貴重值錢的物品,或者家族的回憶,但這些人卻放棄了這樣的機會,除了少數是獨身沒有家人的往生者之外,大部份的人都有家屬,但這些家屬寧可拋棄這些遺物,因為這些家屬和往生者有許多恩怨糾葛的回憶,他們無法面對,寧可選擇拋棄。

很難說如何面對創傷事件才是正確的,無論是面對或逃避,但不應該讓繼續活下去的人承擔太多責難或壓力,因為亡者已矣,在世的人日子還是要過下去。電影中的主要角色,多半都承受了許多壓力或責備,有些是外在的,有些是自己給自己的。也許有些創傷一輩子都消失不掉,倖存者應該選擇與他和平共存。而陪伴這些倖存者,也是每個人都可以做的,就像片中的這種行業,並沒有心理輔導或的職責或專業,但仍對倖存者做了很好的協助,這是值得許多身邊有倖存者的社會大眾值得思考的。
================================
說句題外話:其實我沒有很喜歡《彼時生命》,總覺得這片就是把一些典型日本療傷系電影的情節拼拼湊湊,中間那段榮倉奈奈對著海邊大喊的橋段,就是在抄《情書》裡面的中山美穗;而且也看不出來男女主角做這份工作,到底從工作中療傷了什麼?男主角那段拿著遺物跑遺族家,跑去追問為什麼他們不看一眼,那種行為可能有人覺得很熱血,我卻覺得很倒彈,覺得你憑什麼這樣子逼迫人家面對過去的創傷?你以為你是誰?心理諮商師還是社工?就算是他們也沒有權力逼遺族這樣子去面對創傷吧?女主角最後的意外也讓人覺得很突兀,不知道為什麼最後要這樣子處理?不過反正受人之託忠人之事,我還是把評介寫出來了,大家也不妨去心靈影展活動看一看,也許你們會有不同的想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w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