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復之友聯盟舉辦第10屆心靈影展,請我幫他們寫電影評介,算是幫活動宣傳傳,也讓觀賞的一般民眾可以瞭解影片和精神醫療之間的關係,他們播映了《彼時生命》、《說來有點可笑》、《阿蒙正傳》三部電影,搭配康復之友聯盟自己製作的記錄片《向陽的杜鵑》,活動在全台各地舉辦,有興趣的網友可以上他們的網站看活動時間表,我把三部電影評介放在這裡。
================================
對於精神病患者而言,能否康復的關鍵往往在於患者是否有「病識感」,也就是病人要意識到自己是「生病的」,才有康復的可能,畢竟如果一個人都認為自己是正常的、沒有病,沒有病有如何談得上「病好了」?

但是在《說來有點可笑》片中,故事的主人翁Craig,卻自己認為有病,但是後來他又「不知道了」,從頭到尾他說了好幾次「不知道」自己有沒有疾病。他向身邊周遭的人表達他有生活、課業、感情、人際關係的困擾,甚至還有慣性嘔吐的病癥和自殺傾向,但是是否就代表「有病」?還非得住院五天觀察不可?

也許這是目前精神醫療的盲點,如果一個人是感冒或腹瀉,除非有惡化的傾向,否則不可能一下子就要求患者馬上就住院五天,恐怕醫院也沒有那麼多病床。但精神上的困擾,卻似乎沒有什麼選擇,要不就看完診走人,有病就非得留院個好幾天。每種疾病都有程度上的分別,因此也會有不同程度的醫療手段,例如像抗生素、癌症藥物就有好幾線不同的種類,隨不同程度的病況而投藥。但是精神醫療除了限制自由的病房,或者回家自生自滅之外,好像沒有其他的選擇,沒有其他多元、社區型、或開放程度高的醫療型態,這就是為什麼許多精神障礙權益運動,持續在推動精神醫療機構社區化的緣故,如果一旦想到只是因為沮喪,就得關在醫院裡好幾天,誰想去接受治療?這樣就可能讓病況惡化到不可復原的狀況,衍生更多的問題。

在《說來有點可笑》當中,我們可以看到醫療手段在精神疾病中,也只是康復的其中一個要素而已,健全的人際關係、家人的支持、充實的生涯發展,也是相當重要的。片尾Craig告訴自己要好好的活下去,每天都要好好的生活,其實復健的真諦是什麼?不也就是好好的活下去嗎?甚至精神健康的要義是什麼?不也就是好好的生活嗎?因此無論是鉅關的精神醫療政策,或者微觀的精神醫療復健策略,應該都要朝如何讓病人擁有正常、正向的生活為目標,偏離了這樣的主旨,是不可能讓病人康復的,這點是值得關心精神健康議題的社會大眾值得省思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wace 的頭像
    swace

    若無其事的活著~~

    sw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