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06 18:11中央社 新北市6日電
偷竊是青少年成長時期,心理階段的外顯行為,當孩子需求大到無法自己滿足時,會以偷竊達到滿足。新北市家防中心主任許芝綺表示,透過截流、疏通、品德教育,才能正本清源。
新北市一名11歲高姓女童,昨天晚上自己在牌子上寫「我是小偷」,並將牌子掛在脖子上,跪在超商前面當街示眾,引起路過民眾報警。
民眾報警後,警方將女童與家長帶到派出所,並且通報新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由社會局家防社工線上評估、調查、擬定安全處遇計畫。
家防中心主任許芝綺表示,社工調查發現,原來是小學六年級的女童有偷竊習慣,積習難改。昨天偷錢再被發現,女童父母施予管教,要求孩子自己寫牌子、罰跪。以往父母也都處罰過孩子,但沒有想到,這次女童跑到超商前罰跪,會鬧到這樣大,對此行為感到後悔。
家防社工今天再度前往家庭訪視,瞭解,這名受罰的高姓女童目前就讀小學六年級,是一個普通家庭,沒有家暴通報紀錄,小孩身上也沒有受虐。
社工也分別與家長、孩子訪談,告知管教過當,以及偷竊行為不對。社工並擔心女童經過這樣的處罰,心理衝擊過大,幸虧,並未造成女童情緒的波動,親子間的衝突也不會擴大。
如何解決孩子的偷竊行為,才是最終目的。許芝綺表示,青春期的孩子不同於小一、小二的學生,也有同儕的群體與花費需求,例如,一起聚餐、飲食、請客,當無法滿足時,孩子就會開始創造自己的解決方法;而偷竊就是一種解決方法。
要避免偏差行為,許芝綺建議父母,「截流」是一種方法,當家裡的孩子開始第一次被發現到偷錢的行為時,最重要的就是避免孩子可以輕易拿到錢,「否則,等於變相鼓勵與誘惑。」
另外,「疏通」的方法就是學習需求的控制。家長可以開始給孩子適當的零用錢,並約定孩子自己決定購買的項目。社工調查發現,本案的父母,給予孩子的零用錢太過少,恐也是導致偷竊的因素之一。
品德教育是「正本清源」的方法,讓孩子在面臨需求的抉擇時,能做出正確的道德與是非判斷。許芝綺接受中央社訪問時說,社工將請專業諮商師、社工師,與孩子的父母進一步探討管教方式、衝突解決方案,與親子互動。
黃姓國小老師表示,關心事件的發展,可拉進親子之間的距離,並有助於解決問題。父母若只是嚴厲指責,只會讓孩子以更多的謊言,來保護自己,並造成親子之間,嚴重的對立。
社會局兒童少年福利科長楊文智表示,父母此舉已違反「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管教過當,將進一步深入評估,要求父母必須接受4至50小時的親職教育。
他說,若女童身心受創,會協助連結學校給予心理輔導,並導正偏差行為。
- Dec 09 Fri 2016 02:56
[轉貼]女童偷竊掛牌跪超商 新北:疏通與截流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