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一翔/臺北報導
為精神疾病患者去污名化,康復之友聯盟昨日發表「向陽的杜鵑」紀錄片,為精神病人發聲,希望社會大眾接納他們,並協助他們走過復健之路。吳副總統昨日出席活動時強調,早期臺灣社會多以隔離方式對待精神病患,並不符合人道精神,隨著精神醫學與社會風氣的進步,逐漸進展到生活環境的照護,甚至進一步輔導他們,讓他們融入社會、發揮個人長才,並期勉所有精障朋友都能展翅高飛、向陽綻放。
康復之友聯盟為消除精神疾病污名化的刻版印象,今年再度舉辦「心靈影展」發表「向陽的杜鵑」紀錄片,該片走訪全臺各地精神康復機構與圖書館,訪談精神醫療專家、病友、家屬等,歷時近6個月完成製作。
吳副總統致詞時首先肯定該片導演林靖傑以兼具理性與感性的手法,呈現向陽杜鵑者的心情與社會應付出的努力。並認為,社會對精障朋友從早期的恐懼、排斥,轉化到現在的接納與協助,建構了更周全的制度與環境,這一切除了精障朋友的力爭上游,也要歸功於從事精神醫學的醫護人員、相關社會福利機構與各級政府的努力。
吳副總統也談及,由於政府高度重視此一議題,我國自殺防治工作已有所進展,自殺死亡人數由民國95年4,406人的最高峰,下降到99年的3,889人、100年的3,507人,每一條寶貴的生命不僅意味一個家庭的幸福,也代表社會文明的程度與對人權的關注。
康復之友聯盟表示,依據內政部2008年統計顯示,身心障礙者住在機構者僅約7%,92.96%住在家裡,期待有更多彈性的復健活動,輔導精神病人邁向康復之路,重返社會。
資料來源:青年日報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