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研究所的時候,一個參與過社工師考試閱卷的老師說,很多社工的表達能力大有問題,實在看不懂他們到底要回答什麼。既然看都看不懂,分數一定不會高。
這裡所謂表達能力其實是論述能力,就是把抽象的概念講清楚的能力,而不是文學表達的能力。社工的專業能力,在文字表達上可能較重視敘事的能力,比如說寫個案記錄、訪視報告之類的,都著重在具體事實的陳述,對於抽象的理論、概念、意識形態比較薄弱。
很多考生的答題策略似乎是「字海戰術」─反正看不懂題目就亂寫一通,盡量掰,掰越多越高分,特別是現在6科的申論都只剩兩題,申論題時間就更「充裕」,考生一定會寫的比以往更多。這種策略不能說錯,但是煩請發揮社工的同理心,想像改考卷老師的心態,要改那麼多考卷,每個人如果都寫一大坨,老師一定越改越賭爛,你的考卷也就更不可能脫穎而出,拿到高分。
所以答題技巧,應該在於精鍊,少說不相干的廢話。即使連題目都看不懂,也不要鬼扯一大堆無關題旨的垃圾,那一點用都沒有。就算是要掰,也要掰的有條理跟脈絡。
舉例說明,下面是去年第二次社工師考試「社會工作」科第一題的題目─
近年來,台灣社會福利蓬勃發展,社會福利的輸送已從「德政式」的國家責任轉移到「民營化」和「社區化」的輸送設計。但是,隨著許多社會福利法案陸續通過,社會福利資源擴張,公部門的福利服務輸送多元,民間福利機構林立,各種服務的案主資格認定狹隘,服務輸送體系零碎不完整,使得多重問題的案主群無法得到合適的服務。目前,在資源如此多元的情況下,「個案管理」(case management)已經成為許多實務社會工作人員會選用的工作方法。請問,在面對多重問題和多重需求的案主、機構資源有限又特定、多元機構的協調和競爭等情況,社會工作人員可能面臨的倫理兩難議題為何?
題目很長對吧,很多考生一定看的直冒冷汗。這題到底要問什麼?其實這題只有「目前……社會工作人員可能面臨的倫理兩難議題為何?」是真的要問的,其他全是廢話。你真的要回答的,只有「個案管理下的倫理兩難議題」,而且這題其實已經給了你不少線索,甚至你只要能回答「各種服務的案主資格認定狹隘,服務輸送體系零碎不完整,使得多重問題的案主群無法得到合適的服務…….多重問題和多重需求的案主、機構資源有限又特定、多元機構的協調和競爭等情況」下,有哪些「倫理兩難議題」就可以了,至於「個案管理」是什麼鬼東西,其實那不是特別重要,「個案管理」也可以代換成「新管理主義」、「管理式服務」、「照顧管理」甚至「南無阿彌陀佛」、「ECFA」也無所謂。當然你「個案管理」觀念和定義都記很熟,你多寫分數會更高,但如果沒記特別清楚,能夠把「倫理兩難議題」多列舉出一些例子來,就會有分數了。其他的全部不要亂寫,有的人可能會「見到黑影就開槍」,瞎扯一堆「個案管理」、「民營化」、「社區化」甚至「倫理兩難」的定義和概念,那都沒有用。
表達能力的培養不是可以短期養成的,快一點是多做考古題,然後請「高手」幫你看一下,幫你找出答題的盲點,「高手」可以是過去教過你的老師、念過研究所以上的社工人、已經考過然後考上社工師的。如果你有長一點的時間,可以試著寫作文,拿大考、學測、基策、各類公職證照考試的國文作文題目來練習,甚至自己嘗試針對社福政策,寫類似評論或報紙投書的文章,然後一樣是請專家幫你檢視。
最後,不要盡信補習班或考試用書的答題詳解,那只能拿來參考,太當一回事會越看越沒自信,你只會自卑:「為什麼人家想得到寫得出來這些,我都不行」,注意那是補習班或者是出參考書的人,在可以查資料的充裕條件下寫出來的東西,你是關在熱死人的考場,不能參考任何一個字,還有錄取的緊張壓力下作答,狀況極為不同,有的詳解內容長到給你帶進考場抄你也抄不完,所以盡信書不如無書,培養自己的答題能力比較重要。
如果你有不會的題目可以在下面留言問我,我可能沒辦法告訴你全部答案內容,有的社工師考試題目的觀念,就算google也查不到東西,這不知道是哪一國的偉大社工學者「兄弟所獨創」的,但我起碼可以告訴你看到這類題目要怎麼答,往什麼方向答。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