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二代健保方案剛由行政院院會通過,媒體,還有包括我身邊的人,是一片大呼小叫   ,大家只有一種解讀,就是健保費要漲了,自己要多交錢。

因為之前唸研究所的時候,健保算是所內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所以我會較關心這個議題。而我所觀察到眾人的反應,其實也見怪不怪,健保開辦這十一年來,這種狀況已經不只一次發生。2002年健保雙漲後,掀起的政治風暴有多大,不知道還有多少人記得,引發的社運抗爭,還是我碩士論文的題目。而2002.8.27的反健保雙漲大遊行,以勞工團體為主,動員了四、五萬人的規模,大概也只有同一年的教師、農民遊行可以比擬。幾年下來,以社會議題而非政黨動員的遊行,竟再也沒有超越這個數字,也算是一件很詭異的事吧。

我只是覺得比較可惜的是,二代健保當中,還有決策體制、支付制度、民眾參與、醫療品質的部份,好像也沒有人關心,大家都只關心自己的健保費漲多少了,健保制度的其他部份,特別是二代健保是否能醫療品質的那一塊,好像沒什麼人在注意。

我研究所的同學陳豐偉醫師,之前寫了一篇文章
《草履蟲思考下的台灣健保》

,提到台灣醫療品質的下降,還有政府打算將醫院評鑑的標準降低,導致民眾醫療權益受損的問題,裡面有一段:「一連串健保改革的挫敗,讓我感到台灣社會的草履蟲思考:只能對一些明顯的數字做一些簡單、反射性的反應,毫不思考一項政策變動的影響層面,絕不會只按照倡議者的單方向思考去走」。看完這篇之後,一直想回封信給他:「若這真是台灣人要的,那又能怎麼樣?」。醫療的東西,本來就不是那麼容易決定價格的,在我媽得癌症時,我就看到同樣癌症末期,同樣最後是離開人間,可以一天花一兩萬,最後花到上百萬,也可以一毛錢不花,回家等死,差別也可能是多活幾天而已,這要如何去「定價」呢?

2002的健保雙漲也好,二代健保也好,反應的不過就是一個人到底願意花多少錢去換他的健康,就這樣子簡單。如果大家不認為多交這麼多錢划得來、不值得,那他當然會反對,這個邏輯不過就如此而已。

以前我都覺得,像英國那樣的NHS,或者是社會主義國家像古巴的公醫制,在台灣絕對行不通。但現在卻越來越覺得,台灣才是公醫制的溫床,不管是哪一黨執政,想要甩掉健保這個爛攤子,就更應該馬上把中華民國憲法的公醫制(第十三章基本國策第一百五十七條:國家為增進民族健康,應普遍推行衛生保健事業及公醫制度)落實,如果台灣人就是只想少花錢或免費,而不在意換到什麼東西的話,政府更應該立刻實施公醫制。管他醫療品質高還是低,反正一年就是編三千億、四千億預算,用完就算了,管他人民醫療權益怎麼樣,有錢的人自然會想辦法花錢買更好的東西,沒錢的人反正不管有沒有健保、公不公醫,早晚都是被犧牲的一群。如果有人不滿的話,政府就講:「你們不是不喜歡交錢嗎?現在已經免費了啊!還想怎麼樣!」

我大姊曾引述過別人講的一句話:「免費的東西,往往才是最貴、付出代價最大的東西」,多少還是有道理的。

說說回來,以現在的政治局勢,立法院要通過二代健保,大概比三項軍購更難,所以大家放心,短期內健保費絕對不會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wace 的頭像
    swace

    若無其事的活著~~

    sw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