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公務員的印象是什麼?社運公務員就是怎麼樣。
歷史悠久─政府部門成立一久,就會有腐化、僵化的現象。會養出很多社運公務員的團體,也通常在社運界成立有一段相當的歷史。
有一定的「地位」─政府有公權力可以管理人民,要民眾做什麼就做什麼。社運團體可能沒有那麼大的權力,但養出社運公務員的團體,可能因為過去有些豐功偉業,多少在社運界有些名聲、credit,甚至有點「號令」其他團體的趴數,如果有人不聽,還可以抬出過去的歷史說:「我們在哪裡哪裡抗爭的時候,你在哪裡?」、「你有沒有待過基層?」沒有人會否定這些團體過去的貢獻,但一個團體只剩歷史可講,也是跟行屍走肉差不多。
官僚組織─政府有很多部門,很多社運團體也一樣,有很多「○○部」之類的單位,然後就會有「○○部主任」、「專員」、「組長」、「專案助理」、「秘書」等許多頭銜,但是,這些部門常常其實是空的,除了主任之外,下面根本沒有人。但職稱、單位的名字,聽起來倒是挺唬人的。
墨守成規─公家單位常常被人家批評,做法一成不變。有些社運團體,成立時間一久,作法也都不會再有任何的調整或改變,不管是抗爭的手段、操作議題的方法、提出來的議題,幾乎一模一樣。
觀念僵硬不變─政府單位常被批評觀念保守、守舊,不會因為時代改變而改變想法。社運團體可能也會犯這種毛病,當然社運團體應該堅持一些原則和理念,但是,變成教條化只會害了運動。
工作有保障─政府公務員很難被開除,社運公務員也一樣,因為其實社運是很辛苦、待遇又低的工作,所以只要有本事待下去,也不會有人跟你搶工作。你在媒體上可能看到,某幾個團體永遠就是那些人,一直都沒有新血加入。
會搞辦公室(官僚)政治─政治公務員為了昇遷,可能會在辦公室內玩手段、搞陰謀,鬥來鬥去。很多社運團體沒力量去跟政府鬥、跟資本家鬥,但是跟其他社運團體鬥倒是很內行,放話、中傷、抹黑、搶運動主導權、搶功勞,樣樣都來。
資源來自政府部門─公務員的薪水來自政府預算,有些社運團體雖然名義上是民間團體,可是實際上經費來源都是來自政府補助,低一點的話四~五成,高的話可能一年經費的七成八成都要靠政府補助,一部分社運團體的業務甚至只剩接政府委託案、研究案。
自我中心,驕傲目空一切─公務員有時候有了一點公權力,便會瞧不起民眾。有些社運團體有了一點聲望,就會有大頭病,把其他團體和群眾都不當一回事,以為人家的相挺都是理所當然的。
花很大的力氣在自己組織的生存上,而不是運動─官僚組織被批評的最嚴重的,就是把機構自己的生存擺第一,而把該做的對民眾的服務放第二。社運公務員也是這樣,整天忙的都是自己的團體去哪搞資源,怎麼上媒體,怎麼跟政府搞關係,怎麼包裝自己,把應該推動的訴求、應該改變的現況都扔一邊去了。
推三推四─官僚制的特色就是分工負責,但是會導致部門之間推卸責任,所以公務員常被詬病推三阻四、互踢皮球。你說不定也會常聽到社運團體說類似這樣的話:「提出政策是政府的責任,這不是社運團體該做的事」、「在某些條件成熟之前,作*****是危險的」、「配套措施要政府去想啊」。
社運公務員的危害,或許大於政府公務員。
- Apr 19 Thu 2007 00:45
社運公務員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