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日報做了一個「兒童大未來」調查活動,調查結果出來之後,一堆專家學者就憂心忡忡。
其實這些學者專家真的不必那麼煩惱,誰從小到大沒有做過夢?不然我很好奇,這些人小時候的志願是什麼?有人小時候就立志要當社工系教授還是親職專家嗎?
「不光是成人追求『錢多事少離家近』,連兒童也出現這個傾向。」親職專家楊俐容表示,從問卷結果發現,學生選擇職業的首要原因都是「薪水高」,而非自己的興趣,顯見社會價值觀已經對學生造成負面影響。雖然我是一個不怎麼喜歡資本主義社會運作邏輯的國家,可是我倒也不認為追求物質條件有什麼不好,而且就是因為這樣子,反而顯示出現在的孩子們都很聽父母師長的話,為什麼?
哪個大人不是這樣子教孩子的?父母師長不是都要我們乖乖唸書,以後找一個收入高的工作,安居樂業,了此殘生嗎?有幾個家長真的會鼓勵小孩朝自己的興趣發展?一堆父母不是一天到晚跟小孩子講「興趣不能當飯吃」嗎?(當然如果你的興趣是賺大錢或當律師醫生那就無所謂~~~)
很奇怪的是,這些專家學者應該研究過兒童的心理,只要研究過就會知道,小孩子本來就沒辦法理解太多抽象的資訊或概念,跟國小學生講什麼「興趣」、「理想」、「生涯發展」,有幾個小朋友能明白這些東西?但是待遇的金錢多寡,或者大眾文化給他們的印象,就很容易理解,所以小朋友會根據這種簡約模糊的印象來回答,是很可以理解的,但不表示他們的想法就不會改變。大人不是很喜歡跟小朋友講「你長大以後就懂了」,既然很多事長大就懂了,現在怎麼突然怕小孩子小時候不懂?
而且,大家為什麼不想一想,小時候做的夢跟長大的生涯規劃根本是兩回事,我們未來的職業取向,受社會環境的因素影響非常大。隨便舉個例子,這個排行除了教師跟警察之外,根本沒看到公務員,那我國幾十萬公務員,還有每年幾十萬考高普考或各種國公營企業考試的人是哪來的?
還有,棒球員在男孩的心目中排行第二(看到這個結果,中華職棒的主事者真應該痛哭流涕,在中職亂七八糟的事發生一堆之後,還有那麼多小朋友要打棒球),但問題是,幾個男孩子真的會走上這條路?他們光要找個地方玩棒球就快找不到了。
還有,最不喜歡做的行業,禮儀師在男女都排第一(這點葬儀公會的人是不是應該出來表示點什麼....),但媒體不是常常報導,現在一堆年輕人搶著要當禮儀師?
專家學者又把責任怪給媒體,「家長和老師的影響力明顯式微,親職教育和學校教育讓渡給了媒體、網路」,但是,在許多價值體系的灌輸上,家長和老師又跟媒體差到哪裡去?就如同我前面說的,男女生都以「薪水高」、「穩定」為職業選擇的主因,這不就是大人常常跟小孩灌輸的價值觀?大人自己的行為都會受媒體影響了,更何況是小朋友?
很多大人的擔心其實真的是多餘的,小朋友本來想法就比較單純。專家學者這點可能說對了,我們的文化很少去呈現職業的辛苦,小朋友可能只看到這些職業外表的光鮮,但沒看到這些職業的風險或辛苦,問題是,「小朋友對這個行業的想像」和「職業實際的狀況」本來就是不同的,也就是說,小朋友今天可能想當明星或電腦工程師,是因為他們覺得這行待遇很高,但我們都知道,每個行業都很辛苦,很多明星或棒球員很可能一輩子都沒什麼多大的成就,但是小朋友不了解這些,反而是某些行業,事實上可能是高收入的,但是小朋友不喜歡。
總而言之,小朋友選擇的時候,可能混雜了很多亂七八糟的想法,薪資可能只是一個比較明顯的參考指標,只是因為他們年紀小還不了解,我們不知道,等到他們成熟到一個階段了,他們會不會做出其他的選擇出來?
而且說實在的,「比較有想法」的小朋友,不是常常為大人所恐懼?父母師長不是都比較喜歡那種跟著社會主流價值走的小孩?這個問卷又沒有很詳細的去調查小孩是怎麼思考自己的職業選擇的,為什麼會得出媒體要負責任,或者是兒童的價值觀有所偏差這種結論?兒童的價值觀也是大人給的,如果兒童是錯的,那是不是表示,大人也是錯的,甚至整個社會都是錯的?我們又怎麼知道,在「正確」的價值觀底下,小朋友又會做出什麼選擇?又什麼樣的價值觀才是「正確」的價值觀?又什麼樣的職業選擇,才能顯示這種「正確」的價值觀?
我本來想找看看社工在小朋友心中排第幾名,但是媒體找不到十大之外的排名,不然我還真的很好奇,有多少小朋友長大之後想當社工的?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