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議罷工救近貧社工
2016年04月08日20:09

作者:陳昱名(高雄醫學大學高齡長期照護碩士學位學程助理教授、社會工作師)

日前拜讀呂秋遠律師的《近貧社工員的熱情》一文所指出的社工勞動窘境,實心有戚戚焉,多數社工從業者在台灣,往往領著比基本薪資多不了多少的近貧薪水,面臨約聘不穩定職位難有長遠人生規劃的勞動條件,卻總是背負超高的個案量、外勤面對可能的暴力相對風險卻毫無公權力執法權保障、竭盡心力的繁複績效管理文書作業,而社會工作師證照考試內容又高度學術化,使得長年的服務經驗並無法實際轉換為成績效評核或考照升遷的助力,在實際的社會運作中社工的專業能力也經常被化約為單純的愛心或慈善,致使在媒體報導中看不到社工與志工的差異,甚至導致有權勢者對福利補助或輔導工作的不當干預介入。
 
在如此惡性循環且耗竭熱情的勞動條件與社會氛圍之下,社會工作實務現場裡人力資源大量流失的現象(在職員工年資短、留任率低、私部門實際執業者有照比例偏低、半數以上的專業科系畢業生不願投入業界)就很容易理解了。
 
然社工專業證照化近二十年來,在實際待遇福利與穩定工作保障的提升倡議上,卻總是鮮見進展。筆者認為,這是因為在社會工作專業化的社會運動與立法過程中,少了一塊很重要的拼圖,那就是︰罷工權的倡議!所以臺灣社會沒有承受過缺乏專業社工服務的痛苦,看不到社會工作專業的重要性與不可取代性,自然社工的勞動條件與保障就不會被重視。
 
在臺灣,過去威權時代的勞基法與工會法令,基本上都是以勞資和諧、企業競爭力致上、以及國家經濟之穩定成長、和政府統治穩固作為不可動搖的前提基調,是故勞動者團結組織工會或罷工爭取權益,往往被媒體與教育形塑為是毒蛇猛獸般的離經叛道,得不到公共輿論的支持與大眾的關心參與,倡議勞工權益往往惹禍上身失業坐牢,因而多數勞工在和諧教育與組織馴化規訓下,往往缺乏勞動意識與勞權保障之概念,將勞動條件與環境的低劣內化為自我的缺失導致,是故薪水或福利不好就只能從勞工提升自身條件與生產績效著手,經營順利要加薪還得符合資方不見得合理的要求,但資方與政府的經營管理艱難卻永遠是值得體諒服從的,有困難就只好「共體時艱」。
 
社工一行的生態亦是如此,加上社會工作者長期被社會認定為是愛心、慈善、犧牲奉獻的刻板印象,便不好意思去勇敢捍衛自己的權益,加上許多私部門非營利組織的營收來源都來自於政府單位的專案經費與計劃承包執行,更不敢進行對體制的抨擊與改進倡議。
 
是故,儘管臺灣社會工作師證照考試(非公職,工作得自己找)的及格率已是各項專技高考中最低之一,每年的錄取率大約都只在10%上下,不少還有碩士文憑,人力素質不能說是低了,但平均薪資恐怕是各專技高考中最低的。為什麼?因為社會與政府都沒有普遍體認到培養出一位俱備專業知識與豐富經驗的社工有多麼困難,而這樣的一個社工又可以發揮多大的效用去補社會發展弊端的破網,還常以為多找一些熱心無酬的志工就可以取代。
 
市面上更多的是無奈為了生活只好接受低薪無保障尊重條件的年輕人,因而面對人力流失,慣老闆們非但絲毫不痛,反而還可降低人事支出,更符合臺灣最風行的新管理主義的績效致上與cost down目標,只是苦了受助案主們往往要面對不穩定的受助關係,也徒令社工們有近貧協助赤貧的無奈,更多的是灰心不如歸去。
 
很多基層社工員的近貧待遇與朝不保夕的工作契約,已經低劣到幾無尊嚴,僅在資方輕蔑施捨下不對等的苟活,因而,筆者認為,惟有臺灣社會工作界與社工勞動者們團結起來,凝聚成與資方、官方對等的一股組織力量,嘗試更為激進的勞工運動手段爭取協商讓步空間,透過罷工已及最低限度服務的配套措施,兼顧專業責任與權益爭取,讓政府與資方體認到社工合理待遇與勞動尊重的重要性,看清缺乏專業人力時的困境和問題,社工的困境才有受到重視的一天。

資料來源:即時新聞  20160408  蘋果日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w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