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頌華(自由撰稿人)
2016年 2月 2日
香港有一種人口,人數雖不算多,但卻逐年增加,不過奇怪的是,在城市不同角落卻愈來愈少見他們的出現,市容好像愈來愈「乾淨」。但至上星期香港經歷了59年來最寒冷的冬天,市區氣溫跌至3度時,這群人罕有地露面,也罕有地再受到關注,他們就是無家可歸的露宿者。
無家者的地獄
8年前,社會福利署統計得全港有300多名露宿者,而且去年,由香港城市大學和其他非政府組織的統計顯示,露宿者人的人數估計已增至1600多人。以往,他們「常居」的地方有天橋底、公園、行人隧道內,甚至是24小時開放的漢堡包店。
但這類被政府視為不受歡迎人物、有時甚至是有礙城市觀瞻的「穢物」,政府各部門用上各種手法將之趕走,總之就是眼不見為乾淨。做法如將公園、球場的凳子加扶手、在天橋底下的空地種植或加樁柱、在地上灑水灑臭粉等,表面理由是要解決環境衛生問題,但實際目的就是讓人不能席凳或席地而睡。而去年政府啟動的「全城清潔2015@家是香港」,就進一步聯合多個政府部門,把各區各個角落洗得幹乾淨淨。
政府把露宿者與不潔劃上等號,在邏輯上已有錯誤。而以上的清潔措施是否針對露宿者?有時常探訪露宿者的團體和社工目睹的情況,荒謬得甚至已到不人道的地步。以露宿者人口最為密集的深水埗區為例,就在市區氣溫降到只有三度的當天,政府外判的清潔工人就在區內的公園,用力度相當強勁的水喉洗地,一如既往,事前沒有通知,露宿者要在匆忙之下移走家檔,地上即時滿是積水。
前線工人指露宿者隨處大小便,環境污穢,洗地只是遵照命令行事;但現場社工所現,露宿者一直有自行清潔。而且就算要清潔,也用不著一天洗四至六次,而且只洗露宿者出現的角落,操舉明顯就是針對露宿者。
由於天氣異常寒冷,部份隱閉型露宿者也終露面,前往政府開放的臨前避寒中心避寒。在政府部門清潔公園的幾乎同一時間,特首梁振英前往同一區內的避寒中心逗留了20分鐘,並聲稱自己與中心內所有幾十位避寒居民攀談,臨走前則派發物資。特首「噓寒問暖」,但無視中心以外大多數露宿者的處境,被視為惡劣的公關技倆。而更甚者是,在特首探訪後數天,有社工和團體送物資至同一中心卻被中心職員阻止。何以特首可以送物資,市民就不可以?中心職員甚至因而報警。這種種荒謬,與民為敵的行徑,即使開設避寒中心是善舉(也是市民應有的福利),也完全敗於失效的管治。
職業乞丐大行其道
政府無視露宿者問題,在面對露宿者和貧窮人口倍增,相應的資源卻未有增加。公屋輪候仍然遙遙無期,臨時宿位和外展社工也沒有增加,反而不斷打壓需要這些服務和資源的露宿者,為了驅趕他們,動用的資源是百萬計。就算政府正計劃搬遷現有的露宿者之家(現址在九龍區一個垃圾站旁),但原來即使新的宿舍設計新穎,地點依舊和垃圾站形影不離,擬置於垃圾站上蓋。由此至終,露宿者也沒有被政府視之為人對待。
真正露宿者的問題未有好好的處理,而這十多年來在香港街頭冒起的另一群人──一群以操普通話為主的乞丐的問題也十分棘手。他們的言行舉止,與本地露宿者有明顯差別。本地露宿者多獨來獨往,不一定行乞,就算行乞也十分靜態,默默坐在路旁;而這群操普通話的乞丐多有身體殘障,出沒時多是二人以上的組合,甚至有嬰孩小童;他們會在地上寫大字或字條說明行乞原因,並作跪地叩拜狀。回歸最初幾年偶爾在街頭看到兩三人,過去十年則幾何級數上升,人數之多已達香港18區隨處可見。
這些外來人口,警方不知道是束手無策,還是視而不見。根據《入境條例》,行乞行為並非「工作」,因此入境處曾指出這些外來人口(如以合法途徑來港)的行為不算違反逗留條件。但其實根據《簡易程序治罪條例》,乞取施捨行為已是違法。不過,以整個2014年為例(目前仍未有2015年的數據),全年只成功檢控兩名非法行乞人士,警方雖強調暫時無跡象顯示行乞活動受組織或集團操控,但立法會保安事務委員會委員梁志祥卻指出,某些地區的乞丐明顯屬職業行乞。那何以撿控的數目如此低?又何以政府那麼著力去驅趕本地的露宿者,對這些人數龐大、疑似職業行乞的人士又隻眼開隻眼閉?這種差別待遇,已不再只是行乞是否違法的問題那麼簡單,而是這些人從何而來?當中有沒有詐騙?背後有沒有牽涉其他有組織罪行等等,也需要查明。
露宿和(真正的)行乞都是人類的基本生活不保、尊嚴受到踐踏的不人道待遇。可惜目前我們未看到政府有任何改善情況的對策,在這個冬天,天寒,人心更寒。
(責編:路西)
資料來源:BBC 中文网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