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庚辛(基層社會工作員)
近日來連續爆發多起兒虐事件,坊間揚起了重視社工人力或資源的聲浪,然而就筆者從事基層兒少保護工作八年以來所觀察的情形,家暴或兒虐的潮流早已非社工可以控制,若政府再沉溺在通報數字的呈現上,恐怕日後反撲的就是傷亡的數字。
目前的家暴或兒少保護將大部分的責任都歸咎在基層的社工人力上,而相關網絡單位已然將法規所要求的責任通報轉型為卸責通報,基層的社工都聽說這句話:「反正我通報過去了,出事你負責。」所以無論多麼雞毛蒜皮的小事,諸如婆媳因拜拜菜色吵架、父親要求兒少罰站、小孩睡過頭被罵等均鋪天蓋地往社工襲來,原因無他,先通報了再說。如此惡劣的通報手法造就了通報數字逐年高漲,耗費了無數的社工人力,即使補再多都沒用,中央應強化通報內容的明確性,甚至設立罰則,試問:民眾亂打119都能罰了,為何警局、學校、醫療單位胡亂通報不能罰?如此浪費社會資源的事情,卻是多數政府部門帶頭作亂,豈能不正視?
接著,將違法的相對人罰則回歸到司法體系,讓社工成為專責陪伴案家的人,實務上常常有社工在安置了孩子之後,先要忍受相對人或施虐者的謾罵、攻擊,接著還要若無其事地繼續提供這個家庭服務,這是多麼荒唐的事情,但卻在基層社工界一再上演,或許有人會說,社工也可以對不適任的家長開罰,為何不要?因為一旦開罰就會破壞關係,後續的處遇就根本無法進行,社工左手拿的是禮物、資源,右手卻要拿著棍子鞭打,角色如此衝突,導致基層保護性社工在這樣強大的矛盾下不知該如何是好?所以,政府該找出在這樣事件中要當壞人的角色,而並非期待社工學會強大的變臉把戲。
近兩個月,適逢每兩年一次的實地考核,或許中央應該考核自己,為何有自以為精美及周全的法令,卻無法阻止一再發生的悲劇。
資料來源:即時新聞 20150721 蘋果日報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