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7月24日 04:09  
主筆室
 
短短一周發生4起虐童事件,受虐兒童竟然兩歲都不到就喪命,加害手法從摔死到悶死,一件比一件凶殘,很難想像怎能對童稚的笑顏下此重手?加害人泯滅天良,追查禍因包括酗酒、嗑藥、吸毒、單親、年少產子等不一而足,相互加成之下,愈敢恣意妄為。我們這個社會究竟怎麼了?應如何及時救援受虐陰影下的孩子?

過去十年,台灣因少子化,幼齡人口減少了兩成,虐童案件卻反向增加近4倍,平均每16分鐘多就有一起虐童案件通報,一年有近兩萬孩童在恐懼的陰影下啜泣。相關的研究指出,3成受虐兒長大後會虐待自己的孩子,少年犯有7成年幼時曾遭到虐待;面對日益擴大的「冤冤相報」潛因,我們顯然遲鈍。

「保護兒童安全成長是國家、社會的責任」這句掛在嘴上的話,在立法院制訂兒少法、內政部成立兒童局、前年兒童局改隸衛福部時,都曾一再宣示。遺憾的是,兒虐事件卻直線上升,顯示現行法令與體制都存在嚴重的缺失。包括公部門救援體制進場時間太慢、社工系統士氣低落,地方政府不重視兒虐都是。

公部門社工系統的救援行動,現況是待加害人入監後才發動,而且還是被動介入。之前,加害人的未婚產子、嗑藥、酗酒等潛在虐兒誘因滋生之際,政府只旁觀不行動;即便觸法遭查緝、送辦,也需要治安及司法單位回應,否則沒有社工介入的空間;直到加害人入監,關係人表達需要社工系統協助,社工人員才有使力的空間。從受虐到安置的巨大時間差,受虐兒早陷於危境。

對於不幸的兒虐事件預防當然重於後續救援,但公部門介入時間的遲滯,能發揮的作用,侷限在不幸事件發生後的輔導、安置與防範遭二度傷害,這樣的局面與其責怪社工,不如說整個政府都不重視兒虐事件,警政、民政、教育及鄰里等第一線觸覺不夠敏銳,不做通報,社工沒有管道得知孳生中的兒虐事件。

針對政府處理兒虐案件的觸角遲鈍,推動修法落實兒童權益保障有其迫切性,至少介入時機可以提前到加害人觸法送辦那一刻,不是纏訟定讞入監後才啟動;治安及司法單位應主動訪視加害嫌疑人家中兒少的生活與照顧狀況,若發現有受虐的可能,第一時間就通報社政單位啟動救援及安置工作。若等到加害人入監、或通報後才啟動救援,等於是坐視、縱容兒虐事件發生。

社工系統士氣低落早不是隱憂,因而即使社工獲得訊息強力救援,也極可能少數幾案後熱情即消磨殆盡。現況是,只要有兒虐事件發生,社會普遍認為「都是社工的錯」,不去深究法令死板的進場限制,以及有「觸鬚」的基層人員通報遲鈍。工作極端繁重,還得承受全盤指責,士氣低落是必然。

工作繁重、薪水低之外,社工不為外人知的是需承受巨大的安全風險:高達9成以上的社工曾遭恐嚇、跟蹤甚至攻擊,人身安全隨時存在隱憂。看到負責救援的幼兒變成冰冷的屍體,社工的衝擊遠甚於社會大眾,還要承擔巨大的壓力與風險,除非有過人的勇氣,社工系畢業生心生畏懼、亟欲轉調他職,可以理解。一如受虐兒,社工的境遇也被形容為「折翼天使」。

正因此,負責兒少保護的社工人員要求至少兩年資歷,絕大多數的縣市無法達成此一條件,有些農業縣甚至只有3成兒少社工符合資格。年輕、身心尚不成熟,面對難度極高的兒虐事件,能夠發揮多大效用,可想而知。

1999年因為一起凌虐後棄屍的重大兒虐案件,內政部迅速成立兒童局加強兒少保護;2013年以非關兒少保護的「組織再造」理由,裁撤兒童局業務改隸衛福部兩單位分掌。衛福部能否提升兒保功能?或許還需要再觀察,但兒少保護預算極端偏低,竟不到社福總預算百分之一,卻是不爭的事實。

地方政府是兒少保護第一線,遺憾的是,兒少沒有選票,絕大多數縣市對兒少保護業務都冷漠以對,預算少是必然,社工訪視遭虐兒童請求警力支援也多遭拒絕;規定安置的受虐兒每個月都需訪視,有的縣市竟然1成都沒做到,救援工作連半套都算不上。

兒虐案件一再增加是社會的恥辱,難道政府、社會要讓恥辱惡化為印記?

資料來源:中時電子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wace 的頭像
    swace

    若無其事的活著~~

    sw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