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meraire Self-Portrait-c_-1799  

          《被拖去解體的戰艦無畏號》             William Turner自畫像             

《透納先生》雖然談的是藝術家的人生,但這實在不是一部賞心悅目的電影,片中的角色都不是什麼俊男美女,男的垂垂老矣,女的人老珠黃,電影裡面也沒有人展現出什麼高尚或者善良的道德情操(只有到最後透納對要用10萬英磅買下他所有作品的富商說不,並且表示要把他的畫都捐給國家讓一般人都可以免費欣賞,那段令人感動),都是粗鄙無文的言談,或者充滿市儈的現實利害計算,對於藝術的討論都集中在畫要賣多少錢,還有一些外行人的評論,或者在藝術學院裡討論,誰能爬到多高的位置;連性愛或者親熱的情節,看起來都像家畜在交配一樣。透納的管家Hannah臉上長的那些紅疹,似乎是梅毒的症狀,如果她有梅毒,那透納是不是也有梅毒?難怪他會瘋瘋癲癲的,梅毒到了末期確實會有精神病的症狀。

但是任何形式的藝術,本來就不是只能描述美好或光明的一面,就以《透納先生》背景所在的英國,從莎士比亞的劇作、狄更斯的小說,一直到肯洛區或麥克李的電影,就大量描繪社會底層、邊緣與陰暗的那一面。可能也只有英國這樣,有悠久社會寫實藝術、文學傳統的國家,有能力處理好這樣的題材。

Timothy Spall就把許多有名的藝術家那種為了創作的偏執,表現得淋漓盡致(值得一座坎城影展最佳男演員獎),特別是William Turner這樣開創新風格的畫家,在當時的英國,繪畫的發展主流還停留在肖像、人物畫或一般的風景寫生畫(電影有幾幕,William Turner對學院內其他畫家的肖像畫作品非常嗤之以鼻),William Turner已經開始朝向更重視光線、影像,較為抽象的印象派風格發展。

藝術家創作不是為了利益、名聲,創作對藝術家而言就是最大的報酬,即使因為這樣陷入瘋狂,《透納先生》將這樣的瘋狂毫無保留的呈現,到了有點激烈的程度。也許在觀看的時候不是那樣舒適,但倒也暗示藝術創作的過程中,就是要面對市場經濟、政治權利或人性陰暗的一面,《透納先生》做了最佳的詮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w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