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11 04:20:00 来源: 香港成报

核心提示:香港社會工作者總工會調查發現,全港小學的輔導人員平均每人要處理152宗學生個案,工作壓力沉重,七成六受訪者睡眠欠佳,三成七人更表示希望一年內選擇離職。社總指出小學輔導員的工作量沉重,當局和學校對的支援又嚴重不足,以致工作壓力大增,建議教育局全面檢討學生輔導服務,落實一校至少一名駐校社工及一名學生輔導員,並確立督導輔導服務制度,解決人手不足問題。

  【記者黃煒堯報道】香港社會工作者總工會調查發現,全港小學的輔導人員平均每人要處理152宗學生個案,工作壓力沉重,七成六受訪者睡眠欠佳,三成七人更表示希望一年內選擇離職。社總指出小學輔導員的工作量沉重,當局和學校對的支援又嚴重不足,以致工作壓力大增,建議教育局全面檢討學生輔導服務,落實一校至少一名駐校社工及一名學生輔導員,並確立督導輔導服務制度,解決人手不足問題。

  投標制度應盡快廢除

  社總今年1至2月訪問了92位本地小學輔導人員,結果發現他們平均每周工作54.1小時,而他們每人處理平均152宗學生個案,遠超建議每周43.3小時和50至60宗處理個案;社總又指出,小學普遍沿用投標制度選擇社工,駐校輔導人員隨時「年年換」,有超過四分三受訪社工表示,曾因工作壓力出現失眠情況,亦有近半數受訪社工有「想大叫發洩」的想法。除工作壓力外,逾三分二受訪社工表示,前線督導工作得不到校長和其他資深社工的充分支援,逾六成表示將於三年內離開工作崗位。

  天水圍聖公會靈愛小學校長孔偉成指出,教師和校長均非社工出身,面對駐校輔導人員的工作量顯得「有心無力」,但投標制度令學校無法確保輔導工作的連貫性,且教育局撥款按物價水平和班級人數調整,學校留不住人才;現職青少年外展社工的劉嘉揚,曾擔任小學社工九年,表青少年問題普遍的根源,是學生小學時的成長環境,但礙於投標制度,令社工難長期與家長保持聯繫,對學生身心發展有害無益。

  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以「流浪社工」形容本港小學輔導人員,直言招標制度正摧毀全方位學生輔導服務,輔導文件轉介時又要經家長和校方同意,令社福機構交接時出現斷層,最後輔導工作落在校方頭上,形成三輸局面,促政府廢除投標制度,並參照中學輔導服務把小學輔導人員職位常規化,並落實一名駐校社工和一名學生輔導人員的「1+1人手編制」。

  教育局回應指出,當局正透過問卷和訪校型式,收集相關資料和意見,檢視工作預計本學年完成。

資料來源:香港成報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wace 的頭像
    swace

    若無其事的活著~~

    sw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