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
【明報專訊】小學時品學兼優、好奇心重的梁基恒(Jason),自幼相信「知識就是財富」,卻不幸編入第三組別中學。萬念俱灰的他,中二後索性「隱蔽」,每天「食、玩、瞓」。直至社工闖上家門,鍥而不捨打開話匣子,由他喜歡的電腦和汽車入手,最終把他帶回社會,由遊手好閒變成「電腦達人」。
Jason記得,當年同學在課室摺放飛機、大聲聊天,「一罰便罰全班,全部堂用來受罰」。Jason小學名列十名內,但升中後一落千丈,無心上課。中二輟學,躲在家不分晝夜打機。他試過無間斷打機36小時,每天父母煮好飯菜放在枱上,他有「空檔」便吃兩口。
隱蔽2年 只到過深水埗7次
隱蔽2年以來,他只到過深水埗7次,每次匆匆買齊物品便回家,逐漸害怕見人,連日光也怕。
父母試過拆走上網的數據機,逼他上課,但Jason最終又重投電腦世界。直至基督教服務處「織網牽情」計劃的社工找上門,Jason起初對他愛理不理,直至第3次社工來訪,帶來數幅粗糙的跑車圖。Jason笑道﹕「張圖很細,只有3張,好明顯社工其實不喜歡車。」但這3幅像素甚差的圖畫融化了Jason,願意到中心。
Jason後來獲聘試工,到怡和科技公司發揮電腦所長,並希望稍後重新念書。他又發揮所長,早前隨社工探訪其他隱蔽青年,並為其修理電腦。
社工:他們只是不懂主動求助
現時全港約有1.85萬名隱蔽青年。社工蘇嘉穎表示,曾有隱蔽7年的男生,與社工上街後竟認不到回家的路,甚至家住哪層。她稱,隱蔽青年實際並非想像般難以打開心扉,「道門沒有緊閉,他們只是不懂主動求助」。
「織網牽情」計劃獲勞福局社區投資共享基金資助,至今服務115名青年,部分更重投職業市場。社區投資共享基金下月1日起接受新一期申請,以發展青年社會資本網絡的計劃可申請,下月19日將於太空館舉行申請簡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