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浪網 (2013-08-20 02:40)
  家綜歲考

  ●磨合

  街道態度微妙,部分家綜辦公環境亟待改善

  ■新快報記者 周鵬 實習生張雅玲 文/圖

  北京街(原廣衛街)作為廣州市20條街道的試點之一,其家庭綜合服務中心(以下簡稱「家綜」)兩年的評估都獲得「優秀」稱號,可有誰知道該家綜的社工竟在地下室辦公?原來,他們的辦公地點在越秀區越華路錦榮街12號地下室,環境差。家綜缺乏場地,凸顯街道對家綜「想支持又為難,不支持又不行」的微妙態度。

  裝了抽風機無法常開

  日前,記者跟隨北京街家綜主任陳敏儀來到北京街家綜,由於前一天廣州下暴雨,掛在門口的大招牌正滴著水。陳敏儀開玩笑說:「一到下雨天裏面就更悶了,你在這裏先呼吸幾口新鮮空氣,然後再走進地下室。」果然,記者走下樓梯不到50米,就聞到一陣霉氣味,越往裡走,霉味越濃。「我們這裏大約有800多平方米空間,可是能用的不到三分之一,因為空氣質量太差了,很多居民都不願意在這裏逗留。」陳敏儀說,經過爭取,街道幫忙在中心大廳內安裝了一台抽風機。「可是抽風機一打開就會傳來一陣轟隆隆的聲音,兩人面對面交談幾乎聽不見聲音,相隔20米左右更是完全聽不到對方說話的內容。」

  陳敏儀告訴記者,這台抽風機的風口剛好對著對街的店鋪,店鋪老闆投訴過好多次,他們也不好意思經常開。雖然抽風機可以緩解空氣質量帶來的問題,但由於噪音太大,也不實用。

  場地分散街道也為難

  按照政府規定,街道需為家綜提供至少200平方米的辦公場所。而不少街道本來就很缺乏場地,他們積極整合星光老人之家、工療站、文化站等服務場所資源,盡量提供符合文件要求的場地,但由於一些客觀因素,如自身場地面積太小、過於分散或基礎設施不齊全等,街道也很為難。

  以越秀區華樂街家綜為例,它位於環市東商圈的中間地帶,寸土寸金,街道在這裏可運作的場地很有限。該中心主任盧山坦言,他們的兩個活動室,每個才30平方米左右,太小了。當初就此事與街道溝通過,新來的街道領導很重視,今年8月份在青菜崗社區多設一個辦公點,名為「幸福淘寶區」。

  華樂街黨工委書記阮雄說:「家庭綜合服務中心的辦公地點不多,輻射面就很有限,服務的人群也有地域限制。在場地和資源方面我們會給予大力的支持。」

  部分家綜成「私家會所」

  但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並非所有家綜所在街道領導都重視家綜的發展,所以,目前廣州仍有不少家綜用地下室作為辦公及活動地點,場地地點較偏、場地小等現象也很普遍,不少家綜活動場地甚至設在某些小區中,成為小區業主的「私家會所」。

  「部分街道對家綜場地配置支持度不足,存在面積小或者分散、收取場地租金的情況。部分家綜雖與街道建立了溝通機制,但仍存在溝通不及時、不充分的現象,雙方溝通的互動性及協調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有待加強。」在越秀區2012-2013年度家綜末期評估報告中,家綜與街道的關係被作為「存在問題」第一個提出。

  ■心聲

  「街道家綜應牽手,而非政府單方面揮手」

  街道、居委、家綜坦言應三方合作,才能真正「益街坊」

  「去年我們接到一個案子,有一戶人家私自改造管道路線。街道把這個案子轉介給我們中心,可這件事需要城建部門裁定,家綜沒有執法權,只能給一些建議,調解他們之間的矛盾。像這些政策性問題,如法律糾紛、信訪等,居民來找我們,我們也沒辦法解決,所以需要和居委會、街道或者其他政府部門合作。」華樂街家綜主任盧山告訴記者,家綜不是萬能的,只有和街道、居委會合作,才能真正幫街坊解決問題。

  「如何整合社工專業優勢和街道方面行政優勢,形成聯動機製為居民提供更便利有效的服務,是提升家綜服務,令其快速成長的重要因素。街道和家綜彼此應該是『牽手』而非政府單方面『揮手』。」越秀區華樂街黨工委書記阮雄表示,街道與家綜從宏觀上說是一種監督關係,政府對家綜有定期的評估,家綜也需要對其遞交財務報表,而在法律層面上是一種「契約關係」,但絕對不是一種上下級關係,街道與家綜有共同的目標,就是服務居民,共同解決居民的實際問題,這個關係一定要處理好。

  「比如我們華樂街搞垃圾分類推廣,家綜就發動了一些志願者來幫忙。有時候他們的號召力比政府還強,所以我們街道打算另外出5萬元向家綜購買這個服務。他們做出來的策劃已經通過了審批。」阮雄說。

  現在,家綜的「專業化」得到了街道和居委會的認可,但三方皆認為需要進一步交流,更加密切聯繫,才能有更好的發展。阮雄說:「上級部門對於街道和家庭綜合服務中心未來的走向指引得不夠明確。家綜應該如何發展?街道應該怎麼支持?印象中從來沒有開過座談會。大家都需要去摸索,需要在管理上進一步培訓和學習。我認為政府以購買服務的方式成功引進家綜,這是一項劃時代的創新舉措,希望政府未來可以加大投入,民政局組織街道、居委會和家綜一齊總結經驗,在工作上更好地配合起來。」

  一開始街道、居委給家綜「小鞋」穿,現在展開一定合作

  磨合一年多,「婆婆」逐漸接受「媳婦」

  「家綜」與街道、居委會之間的微妙關係被不少家綜負責人認為是「敏感」之事。記者走訪發現,經過一年多的磨合,家綜這個「外來媳婦」與街道這個「婆婆」的關係也發生了微妙變化。

  從前:社工求助居委遭冷遇

  「憑什麼200萬元要給你們?如果這筆錢給了我,我可能比你做得更好——肯定會有人有這樣的想法,但我認為沒經驗可以慢慢積累,靠我們更專業的知識去彌補,社區服務一定會做得更加好。要別人認可,先要做好自己的分內事。」梅花村街家綜主任車楠坦言,運作初始,部分居委會幹部對其社工的到來有「微詞」,甚至在工作上給「小鞋」穿。

  家綜運行之初,社工上門家訪經常遭遇「閉門羹」,因為街坊誤認為他們是推銷人員。而街道與居委會對家綜不了解,也使他們「不太好過」。

  「之前試過有一次打電話給居委會,因為有一個服務對象失業了,需要居委會給予我們社工一些幫助,但居委會的態度比較冷淡。其實我們的服務對象是一樣的,都是為這個社區服務。『一家人』如果能夠分工合作,肯定可以為居民提供更好的社會服務。」華樂街家綜主任盧山說。

  現在:認可度正在直線上升

  「一年多過去了,現在已經改善了許多,街道非常支持我們的工作,尤其是街道領導,居委會不少幹部也很理解我們的工作,很多事情都會相互配合,可以感受到的。街道方面的重視對於我們開展服務真得很重要。」車楠說。

  盧山也承認,現在可以感覺到街道和居委會對家綜的認可度在直線上升。「如果社工真能幫到居民,家綜的存在能夠切實深入居民內部,甚至是減輕街道和居委會的負擔,別人對自己的認可度理所當然會增加。」

  感受:「大家應是互補關係」

  華樂街天勝村居委會梁主任對於家綜的工作比較認可。「剛開始的時候的確對家綜不太了解,有居民打電話來問『家綜到底是什麼機構?那些所謂的社工上門來走訪可不可以信任?』我們都不太熱心。」

  梁主任說,一年來,居委會跟家綜的關係比以前密切了,很多工作大家開始有了配合。「我覺得大家應該是一種互相補充的關係,居委會在行政業務上任務很重,而家綜則有更多的時間去走訪居民,進行一些比較深入的服務。但目前家綜更多地關注一些弱勢群體,比如老人和殘疾人等,希望以後能普及到一些普通居民。」

  從開始的不了解到現在的緊密合作,記者採訪中了解到不少這類情況。不少家綜和街道、居委會在場地的裝修布置、社區服務對象接觸、特殊個案的推進、社區小組活動的舉辦以及轄區內資源的整合方面都有一定的合作。

資料來源:兩岸新聞-新浪新聞中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w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