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 06月 24日 00:00    中國窗
 
    楊漢群

    5月,在歐債危機日熾、環球股市遭殃、針對歐洲高福利制度的一片罵聲之中,德國前副總理兼外長菲舍爾(Joschka Fischer,1998至2005年在任)力排眾議,認為歐式福利制度對維持歐洲社會穩定十分關鍵。他更指出,歐洲現時仍然有不少鼓吹民族主義及種族主義的政黨,若無福利制度,這類政黨老早就已利用社會的苦况,這關乎的是國家安全及民主制度。菲舍爾是資深德國政治家,曾掌管這個歐洲大國的外交達7年,他的看法,正好從歷史的深度和國家、國際的廣度,點出了高福利制度對歐洲以至世界安全的重要。

    高福利制度關乎歐洲安全

    隨着封建制度走到盡頭,歐洲自十七世紀開始發展資本主義,十八世紀開始工業革命,隨后又有法國大革命和拿破崙戰爭。在這個歷史發展過程中,催生了近代的歐洲民族主義。法國大革命和拿破崙戰爭后,自由、平等、民族獨立等新思潮席卷歐洲,民族獨立和統一運動一浪接一浪,強烈地冲擊着奧地利、土耳其等多民族帝國,希臘、塞爾維亞等民族國家紛紛建立。普魯士在1866年打敗奧地利、1871年打敗法國后,完成德國統一。這個新興強國在歐洲大陸興起,大大威脅到英、法、俄的安全,彼此矛盾日深。1914年,英、法、俄對德國開戰,爆發波及全球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歐洲死了一千多萬人之餘,也再無力量主宰世界,霸主地位由美國取代。

    第一次世界大戰后,歐洲未能從戰爭中恢復,多國都出現政治不穩、經濟不振、社會不安的情况。一些鼓吹民族主義、國家主義的政客、政黨,利用本國人民的國家民族感情和社會苦况,煽動種族仇恨和排外情緒,先在國內建立獨裁政權,再推行對外擴張,形成一股「法西斯」潮流,當中禍害最深最大的,自非希特勒的納粹黨莫屬。在民族主義強烈的德國,一方面要承受戰敗屈辱,另一方面「魏馬共和」下新的政治體制又未能有效運作,亂象紛呈。經濟上則更不堪:二十年代的超級通脹和貨幣貶值,一度令德國金融陷於崩潰;1929至1933年的大蕭條,造成約六百萬人失業。納粹遂利用國人種種的痛苦和不滿,奪取政權,將日耳曼民族主義推向極端,而往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和種族滅絕大屠殺,就成為人類歷史上永遠不能磨滅的創傷和罪惡。

    經過多年的不斷革命和戰爭,尤其是兩次大戰的慘痛教訓,歐洲人痛定思痛,決心建立一個較為公平、合理、人道的社會福利保障制度,力求防止極端主義滋生。尽管各國的福利制度不盡相同,但背后那維護和平、公義的精神,卻是一致的。源自歐洲的兩次世界大戰僅相隔20年,但二戰結束至今(2010年)已達65年,期間歐洲除了發生過一些局部戰爭外,基本上成功地維持了一個安樂和平的局面。高福利制度即使不是和平安樂的唯一原因,也肯定是必不可少的要素。

    極端民族主義陰魂不散

    或者有漠視歷史教訓的人會以為歐洲的極端民族主義已成過去,威脅不再。但事實證明這種看法是錯誤和危險的,這從冷戰后多個事例可以說明。

    根據2009年解封的絕密外交資料,原來1989年柏林圍牆倒下后,英法表面上歡呼自由勝利,內心卻對德國的民族主義恐懼萬分,竟秘密要求當時仍在東德駐軍的蘇聯阻止兩德統一。蘇聯不從,次年德國重新統一。幸好,德國戰后小心處理民族主義問題,故重新統一后迄今未有影響歐洲和平。可是,德國重新統一已大大鼓舞了國內的民族主義和自戰后至今仍然陰魂不散的新納粹分子,讓人警惕。

    由極端民族主義引發的南斯拉夫內戰,是二戰后歐洲最大規模的戰爭。1992年南斯拉夫瓦解,內戰爆發,塞爾維亞(塞爾維亞民族主義為引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主因之一)等各族互相殘殺,納粹式的種族清洗暴行重現,震驚世界,最終釀成以美國為首的北約介入,令內戰演變為國際戰爭。不少戰爭受害者憶述,在極端民族主義影響下,很多平日非常友好的鄰居、朋友,甚至夫妻,一夜之間竟然變成最殘酷、最可怕的敵人。

    即使沒有引發戰爭,冷戰后歐洲多國的極右民族主義政黨皆有冒起趨勢,也叫人憂慮,其中最令人側目的是2002年4月的法國總統選舉。當屆選舉,法國極右政黨民族陣線候選人勒龐(Jean-Marie Le Pen)在第一輪投票中壓倒當時的法國總理左翼社會黨候選人約斯潘(Lionel Jospin),得以進入第二輪投票。這個結果震驚法國和歐洲。第二輪投票於5月舉行,在極右以外的左、中、右勢力聯合支持下,相對地沒有那麼右的右翼希拉克(Jacques Chirac)以壓倒性優勢當選,方將極右氣焰壓下。自1789年大革命起,法國這個歐陸大國的政治思潮每多領全歐風氣之先,其極右民族主義的冒起為歐洲各國敲響了警鐘。

    正如德國的納粹黨一樣,歐洲其他國家的極右政黨大都懂得對社會和民眾的不幸「善加利用」,2008年9月爆發的全球金融危機就成為極右的好時機。2009年6月初歐洲議會選舉,中間偏右政黨在736個議席中得到273個議席。但最令人擔憂的是,一些極右政黨在這次選舉中得勢,例如有25個議席的荷蘭,其極右政黨自由黨首次出選,便贏得一成七選票,取得4個議席,位列國內各黨的第二位。這次選舉,顯示在金融危機下,選民較接受右派的主張,「向右轉」似已成為歐洲政治潮流。

    歐式福利絕不可廢

    現在,歐洲陸續有國家陷入財困,經濟、社會不安加劇,極右民族主義政黨通過反移民、排外等主張,有可能得到越來越多支持。深植於歐洲各國各族中的民族主義一旦加速膨脹,噩夢重現并非沒有可能。由此可見,菲舍爾為歐洲高福利制度所作的辯護,可說是從人類共同福祉──和平、公義的立場出發,糅合了個人豐富的從政經驗(7年副總理兼外交部長)及祖國(曾為歐洲和世界帶來浩劫的德國)、歐洲歷史的沉重教訓而總結出來的公允之論。

    近月,由希臘帶頭觸發的歐洲債務危機引起舉世關注,不少「錢」字當頭的論者只懂將矛頭直指歐洲的高福利制度。菲舍爾的論點,可說是對盲目攻擊歐式福利的人來個當頭棒喝。不過,如果這些人能暫時從股市、外匯等「現眼錢」的窠臼中跳出來,以深入的歷史眼光和廣闊的國際視野來觀察,再從人類整體福祉考慮,理性而智力正常者必會改弦易轍。

    歷史證明,歐式福利對歐洲,甚至世界安全都至關重要,故即使因一時財困而需要因應各國財力暫作調整,也絕對不可廢除。同時,歐式福利背后的那種和平、公義精神,更應加速向世界各地推而廣之。
 
資料來源:中國窗-香港商報電子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w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