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新移民媽媽需社會援助 缺中文平台
社區組織、專家籲搭平台整合資源 為華裔有需求人士提供指導

更新: 2016-05-21 1:24 PM

【大紀元2016年05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林丹紐約報導)在華人社區,有很多遇到困難但不懂英文的新移民媽媽,有獲取社會援助的需求,但卻不知道從哪裏可以獲得這些服務。

「我兩個仔都患有自閉症,我當時很痛苦,但我一點英文也不會,我無助,甚至想過自殺,但兒子是自己生的,怎捨得放棄?後來我就開始看中文報紙,找到了援助機構。」昨天(20日)來自廣東的雷太,在「亞裔健康及社會服務聯會」(AHSSC)舉辦的「新移民媽媽面對的社會及心理問題」研討會上,以自己的親身經歷,講述尋找援助機構的艱難過程。

研討會上,兩位主講嘉賓——王嘉廉社區醫療中心「心理健康之橋」項目助理主任何志傑、紐約城市技術學院公眾服務系助理教授黃潔貞也指出,在華人社區缺乏一個整合各種資源,為新移民媽媽提供指導及交流分享經驗的中文「公共援助(social support)平台」。他們指出,在社區服務和調研中發現不少新移民媽媽與孩子的溝通上存在問題,她們有的把孩子生下來以後,或迫於生計要工作無法帶孩子,或不懂得怎樣帶孩子,把孩子送回中國大陸撫養,在孩子最需要母愛的時候與孩子長時間分離,母親在孩子的早期發展中缺位,造成孩子與媽媽在情感上生疏。孩子送回美國後,但與媽媽不親近,也不聽媽媽的話。這些媽媽內心不少苦惱,但長期壓在心裡,也沒人幫她們疏導。

黃潔貞曾做過送孩子回大陸撫養的社會調查,她說,發現有的福州男子有一個心態,他們回大陸娶妻,經人介紹,雙方了解不多,男方付給女方七八萬美元,他感覺上好像是出錢把這個女人買回了家——心想:「我花了這麼多錢在你身上,你必須給我生孩子,也必須出去賺錢。」孩子生下來以後送回大陸,女人必須出去打工賺錢寄回大陸養孩子,孩子缺乏媽媽的愛,在孩子接回美國後,這個家庭又需面對一大堆的問題。

何志傑指出,華裔新移民媽媽非常需要育兒方面的指導和互相交流育兒信息,現時社會上有各種援助家庭的社工服務機構可以提供支持,這些機構的名錄可以在「亞裔健康及社會服務聯會」網站www.aafny.org上找到。政府也有援助政策,如孕婦醫療補助計劃(PCAP),無論有沒有身分都可享受;王嘉廉社區醫療中心亦有心理輔導專家和中文網站,不少媽媽也自發地組成了微信群交流。

但是,何志傑指出,目前這些資源是彼此分割、孤立的,無法滿足華裔媽媽們的需求,社會上缺乏整合這些資源的「公共支援平台」,這些平台可以是網站、微信的公眾號或博客論壇(blog),可以使這些平時在家帶孩子的媽媽們有疑惑時,足不出戶就隨時隨地獲得資訊、指導,同時可以在上面交流信息,分享經驗,「這些交流對她們會幫助很大,她們可以學習別人培養孩子的經驗,也得到安慰和鼓勵。」

何志傑坦言,不少社區服務機構雖然有華人社工,但是他們大多數是在美國長大的,不會說中文,難以與新移民溝通。這是華裔社區存在的困難。

自閉症兒的媽媽雷太以過來人的經驗說,為了給孩子治病,她接觸了很多社區服務組織,但她發現,西人的機構因沒有講中文的社工,滿足不了華人的需要,但華人組成的社區服務機構也缺乏講中文的社工,「因為他們都是ABC,相比之下,人家西語裔社區,社工都會講西班牙文,這點華人社區需要借鑒。」◇

責任編輯:艾倫

資料來源:大紀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wace 的頭像
    swace

    若無其事的活著~~

    sw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