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觀測站〉幫忙帶孫 有福利可享
2016-05-03
文/駐歐洲特派記者胡蕙寧
在歐洲少子化的世代中,萬變裡一項沒變的就是由祖父母來照顧孫輩的傳統。這個任務視家庭經濟狀況而異,可能是暫時性的保母型,也可能是長時性的替代父母型。這讓政客也開始注意到這個問題,「為祖父母出聲」的政策因此開始醞釀。
2015年英國保守黨召開年會時,財政大臣奧斯本就宣布了「祖父母照顧孫輩可享帶薪產假」新計畫,要讓未來的帶職祖父母也可以跟自己的子女分享帶薪產假,一起來照顧孫子女。
這個對現有制度延伸的新計畫,自然受到阿公阿嬤的歡迎。奧斯本認為這項政策將對經濟有益,因為根據調查顯示,英國居然有高達兩百萬的祖父母放棄工作,或減少工時特地請假來照顧孫子女。英國財相認為讓祖父母和子女一起分享照顧新生兒的制度,可以讓更多父母留在工作崗位上奉獻。
英國目前可讓嬰兒的父母分享長達52週的帶薪產假。英國財相計畫讓新生兒的祖父母也加入享有這個權利,好讓一些父母早日返回工作崗位,因超過半數的母親在休完產假回去工作時,最依賴的就是自己的父母。這個計畫也會讓單親家庭特別受益,因為他們沒有伴侶來一起共享帶薪產假,新制度將可以讓他們跟自己的父母來共享這個權利。
〈英國現況〉投入顧孫陣營 收手問題多
在英國確實有越來越多的祖父母辭職來幫忙照顧孫子女。一份研究說每年約有9千位這樣的祖父母誕生,問題在這個族群辭職後,幾乎無法再重返職場,大多老人也都仰賴積蓄度日,一旦用完就得靠社會福利救活。
還有報告指出目前86%這樣辭職的祖父母都不到退休年齡,58至61歲的阿嬤最容易因為顧孫而失去全職工作,而51到54歲的年輕祖父母也比沒孫的同齡人少工作21%,因為他們大多都投入了「顧孫陣營」。
這之間可能出現的家族問題也不少,很大一部分的公嬤是犧牲自己的時間跟工作來免費顧孫,因為覺得金錢上無法幫忙子女,所以想貢獻點力氣,但到後來不想顧了,又不好意思說,如果又得不到孩子體諒,日久便開始積氣。有些提出了,卻兩邊鬧翻,好人開場變壞人收場。
這些例子讓不少還沒跨進這一步的老人對退休後,是該享受生活,還是「當孫奴」相當舉棋不定。也讓英國媒體開始端出祖父母教戰守則,要他們明白自己並沒有顧孫義務,帶孫和帶孩子的最大不同,就在於帶孫是可以在力罄時,「歸還」給孫子的父母。
〈德國現況〉不為孫辭職 只當後補
無獨有偶,德國近來也出現政客開始關注「公嬤顧孫」的議題,甚至提議政府應在退休金之外,向照看孫輩的老人支付育兒金。
在德國約有三分之一的祖父母幫子女帶孩子,但多是短暫在孫子上幼兒園後、父母還沒回家前的「後補型」。
根據德國老年人問題研究中心(DZA)聯邦家庭部的報告估計,德國60歲以上的人口有三分之二當上了祖父母,這些人之中的一半就常照顧孫子。約90%的祖父母都認為親自顧孫非常重要,每年花在孫輩上的支出約220至300億歐元,可說是一筆相當大的「祖孫市場」。
根據最新的德國人口調查,顯示出三代同堂的家庭只占1%。多數家庭離祖父母家都超過50公里,而教育程度越高、工作越好、離父母家也越遠。直到祖父母身體欠佳後,才可能出現子女住近點的回流。研究顯示祖父母住在15分車程的距離,照看孫輩的比例可以高達50%。超過一個小時的車程,顧孫的祖父母立即陡降到僅8%。有趣的是德國人第一次當祖母的平均年齡僅52歲,祖父是55歲,加上法定退休齡延至67歲,讓酷愛工作的德國人更難「去職帶孫」。
〈隔代教養〉親子衝突 祖父母化爭端
不少專家也開始研究隔代撫養的親子關係,發現祖父母通常比父母的時間多,相處的方式較優閒,也更能抽出時間來傾聽,孫輩更願意對他們傾吐麻煩或憂慮。
特別是在父母與孩子出現衝突時,祖父母可以跨代協商提供另種觀點,而要解決這種爭端的場面,專家建議祖父母要持公平態度,別偏袒或護衛任一方,純粹幫雙方理解對方的立場,將會是化解爭端的最好方法。
祖父母的角色可能是輔導者,也可能是引導者,視家庭關係、個性以及相處的時間長短等各項因素加總而定。負面影響是如果祖父母太過寬容,可能造成對孫子女的過度縱容,如果還出現價值觀差異過大或溝通技巧欠佳,也可能出現同一空間下的兩種世界,除了吃住外,各做各少有互援或正面發展。
德國青少年問題研究所則表示祖孫關係好的家庭,孫輩較可感受到傳統的價值觀,藉此來重新檢視自己的父母。約80%的德國年輕人承認,祖父母對他們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力,而有調查也顯示約90%的祖父母覺得照看孫子可以豐富生活,還讓自己變得年輕。
資料來源:副刊 - 自由時報電子報
- May 04 Wed 2016 10:07
[轉貼]〈全球觀測站〉幫忙帶孫 有福利可享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