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41733-3324024.jpg  8441733-3324090.jpg  

「那個所在」 守著寒冬守著街友  
【聯合報╱記者王冠仁/台北報導】2014.01.22 03:12 am

他的外套泛出油光,不知已穿了多久;頂著髒帽子,寒風中瑟縮鐵椅上。「他喔,坐一整天,從夏天坐到冬天。」一位萬華分局員警說,他大多數時間坐在椅上,如同入定老僧。

這位老遊民「住」在台北市康定路上公車站牌旁,公車站體是遮風避雨的「家」,鐵製候車椅是「床」。幸運的話,下車乘客與來往行人會給他食物與零錢,志工會送便當;倒楣時,被檢舉隨地大小便、亂丟垃圾,轄區員警會把他勸離。

員警驅趕 一跛一跛離開

面對驅趕,他總不發一語,拿起當作拐杖的雨傘,一跛一跛離開;但沒多久又回到公車亭繼續「入定」。他說姓劉,民國九年大陸山東出生,年輕從軍並隨政府來台,民國七十多年陸軍中尉退伍,沒有妻小。跨年夜前夕,劉老伯被強力寒流撂倒在地,所幸發現得早,送醫救治,出院後已由相關單位轉介至遊民收容所。

流浪悲歌 有一餐沒一餐

台北這座城市,總有一群沒有家的人,鋪著破紙箱窩在公園、地下道或車站角落,有一餐沒一餐,被稱作「街友」、「流浪漢」或「遊民」。 萬華地區有上百個遊民,每到冬天總有幾個像劉老伯一樣,因天冷不支倒地,甚至暴斃。

艋舺公園內流浪三年多的許姓遊民說,「在外生活」不比家裡,冬天快到就要「及早準備」。

入住避寒所 不需要證件

這晚,低溫十三度。「如果再冷一點,才可以去『那個所在』。」一位在艋舺公園生活的林姓遊民語帶失望。

「那個所在」,是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專門幫助遊民度過寒冬的避寒所,夜間氣溫低於攝氏十二度就會開設讓遊民過夜。入住避寒所不需任何條件、資格或證件。台北市社會局會根據氣象預報,提前一天到台北車站、艋舺公園等遊民常聚集的地點發放避寒所開設傳單,並逐一告知遊民這個消息。

林姓遊民說,「那個所在」會提供睡袋、睡墊,還有泡麵當消夜,早上有早餐吃,可洗澡、洗衣服,又能遮風避雨。

街友願意來 志工都歡迎

「只要他們願意來,我們都很歡迎。」萬華社會福利中心志工說,早期的避寒所十分寬闊,可以讓上百名遊民過夜,但後來附近居民不斷抗議、施壓,社會局只好另覓他處;目前避寒所可收容七十人,附近攤商、居民還算友善。

夜又深了,走過遊民們棲身迴廊,空酒瓶、便當盒隨意散落在昏暗燈光下;他們露宿在城市邊緣,等著無可預期的同情與施捨。一陣寒風吹來,呢喃哆嗦與夢話,不斷從遊民被窩裡傳出來。


自立…當年終臨工 誰說遊民很懶惰  
【聯合報╱記者廖珮妤、王冠仁/台北報導】2014.01.22 03:12 am

頂著攝氏十一度的寒風,社工領著幾名遊民進入台北市政府開設的避寒所。

志工盛上熱騰騰的麵線,端給冷到嘴唇發紫的遊民;吃完熱食,有人從口袋掏出一、兩個十元銅板,到浴室前投幣、洗熱水澡。

深夜十一時,廿幾坪大的空間,一人一小角,遊民鋪好睡袋,席地就寢。

北市府統計,造冊列管的遊民五百六十餘人,因北市資源多,吸引新竹、桃園遊民湧入,約六成是外來客,最遠從屏東、高雄北上。

蔡姓社工說,一般民眾「恐遊」,成了輔導遊民的阻礙,阻擋遊民收容所的開設,社工關心遊民,常被說「助長這些人壯大」,工作只能低調進行。

「其實他們很守規矩。」北市社會局和遊民「約法三章」,不能隨地大小便、早上七時要起床將寢具收拾乾淨、不能亂拿他人物品,是他們混街頭的潛規則。

志工說,八成以上的遊民有工作和收入,臨時工日薪五到八百元,「粗工」日薪一千元起跳,但僅限身強體壯者;遊民一旦月薪超過一萬元,社會局就會協助租屋,助他們重返職場。

北市政府四年前推出「年終臨工專案」,工作十天賺八千元過年,早上九時報名,遊民三、四點就排隊,「誰說遊民好吃懶做?」志工說,遊民販售每本一百元的「大誌雜誌」,與雜誌社各分五十元,曾有遊民月入三萬元,是幫助遊民自立的成功模式。

【2014/01/22 聯合報】


良善…賣花阿伯 僅有的銅板常樂捐  
【聯合報╱記者廖珮妤/台北報導】2014.01.22 03:12 am
 
坐著輪椅在西門町賣玉蘭花的「阿伯」,時常將自己僅有的幾個銅板,丟到零錢樂捐箱中;五年前加入萬華社區派工的「阿強」,儘管經濟不佳、常得靠接濟維生,但仍參加社大培訓課程,學著為遊客文史導覽。

類似這樣的例子愈來愈多,他們都是街頭浪人,過著都市中最邊緣的生活,有的願意接受社福救助,有的不願。在外人看來,他們居無定所、生活困頓、什麼都沒有,但有的人仍願意盡棉薄之力,為他人、為社會付出。

被問起「為什麼」?隱姓埋名的「阿伯」只是笑笑不說話,看著滿街人潮。

阿伯手上滿是刺青,一身奇裝異服,常在峨嵋街、武昌街一帶叫賣玉蘭花。本覺得他是「需要被幫助的人」,但看到路邊為弱勢兒童、流浪動物設的募款箱,他總是慷慨地投入身上僅有的幾個銅板。

六十四歲的阿強,年輕時好鬥,在獄中度過廿三年,身上背了廿多種前科,出獄後找不到工作,一度靠賣血、賣「人頭」維生。

幾年前阿強成了遊民,浪跡台北車站、萬華龍山寺一帶,二○○九年他接受北市社會局輔導,做些清潔、派報工作,終於能勉強餬口。最近幾個月,他參加社區大學導覽員培訓課程,學著付出、學著為遊客做艋舺文史導覽。

蔡姓社工說,民眾大多對遊民反感,因刻板印象造成安置、輔導就業更加困難。但許多遊民接受輔導後,從受助者變成有能力付出的人。

【2014/01/22 聯合報】


脫序…缺錢就犯案 類遊民治安隱憂  【聯合報╱記者王冠仁/台北報導】
2014.01.22 03:12 am

萬華遊民被警方粗分為三種,無依無靠且沒謀生能力的「正遊民」、有經濟收入能自給自足的「乖遊民」、有毒品或竊盜前科卻沒正當經濟來源的「類遊民」;對治安造成顧慮的是類遊民。

警方指出,艋舺公園內少數身體殘疾遊民,終日難以走動,更遑論打零工、買食物。「類遊民」好手好腳卻不務正業,但有消費需求,因缺錢而犯案,拿到錢後就買毒、買酒、買菸。

警方說,「類遊民」缺錢就去討錢,討不成就行竊,再不然就行搶,很令人感到頭疼。

警方指出,一名四十九歲林姓遊民,因車禍腿部受傷無法工作,輾轉成為遊民,為了「吃牢飯」,專到便利商店偷零食、飲料等「小東西」,被發現後就要求「快報警抓我」;何姓女遊民日前持剪刀闖進民宅劃傷老婦行搶,這些類遊民成為治安隱憂。

【2014/01/22 聯合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wace 的頭像
    swace

    若無其事的活著~~

    sw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