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01 11:51:14  
 
  中評社香港11月1日電/有感於每個人都要經歷生老病死,而人在生病時痛苦會加劇,新加坡今年兩名「具潛力社工獎」得主胡嘉敏(32歲)和黃詩荃(26歲)當初都選擇成為醫療社工,而且還是需常與死亡打交道的臨終醫療社工。加入社工行列三年半的黃詩荃更是該獎項歷來最年輕的得主。  

  黃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詩荃大學畢業後加入邱德拔醫院,從處理普通手術個案的社工開始做起,在短短兩年內成為臨終護理醫療社工,隔年還兼任加護病房的醫療社工。這兩個領域的工作充滿挑戰,一般只有資深社工能勝任。

  黃詩荃對病人展現的細膩心思源自於她對外婆去世的領悟。「那時的經歷讓我明白,至親過世時,親人的傷痛不會立即消失,需要一段時間才能真正平複心情,而這時特別需要旁人扶持。」

  與臨終病患接觸的日子,也讓她體會到改變人們對死亡的觀念,以及提高人們對預前護理意識的重要。她說:「很多人都避忌談論死亡,特別是亞洲人,但其實若在生前讓家人了解本身對死亡的看法或死前有何心願,反而能減輕親人的痛苦。」

  另一名得主胡嘉敏原籍香港,四年前跟隨調派前來工作的丈夫到新加坡,現是新加坡永久居民。她在香港也是個社工,來新後加入陳篤生醫院成為資深醫療社工,專門處理臨終病人和緊急部門個案。期間,她在緊急部門設立了首個醫療社工支援專台,方便病人和家屬在第一時間獲得援助,也開展醫院第一個慈懷護理義工計劃,幫助缺乏親人陪伴的末期病患。

  她說,在新加坡和香港做社工差別不大,最大的挑戰是要克服語言障礙,不過她認為這並不難,像她現在已能聽懂福建話。

  問她怎麼會當社工,她笑說她從小便很八卦,知道人家有困難時會忍不住要幫忙,而且還要「幫到底」。

  她回憶處理過的一個個案說:「這名女生因為被同居男友虐待送到醫院。我原本安排她住入一家臨時庇護所,誰知她後來心軟回到男友身邊。我沒有放棄,繼續傳短信勸她離開男友。兩周後,她傳短信給我說想重新開始。我真的很開心,也證明我的堅持沒有錯。」

資料來源:中國評論新聞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社工 新加坡 病人
    全站熱搜

    sw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