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enorth.com.cn  2012-08-21 15:39  
  ●南方日報記者趙新星實習生張雪彥

  時下,隨著社會建設的浪潮勃興,一股『社工熱』席卷廣州,家庭綜合服務中心數量由最初的20個試點發展到140個,民辦社工機構猛增至過百家,社工行業方興未艾。

  在這一股社會大潮中,社工行業無疑深受其益。然而,社會普遍的社工意識薄弱,社工專業人纔的缺乏與流失,社工機構生存不易,依然如頑疾一般困擾著這個新興行業。急速昇溫的『社工熱』背後,是依舊沈重的『社工難』。

  ◎社工機構新機構生存難,老機構提昇難

  業內人士通常將2007年、2008年、2009年稱為社工行業的『冰河時期』、『嚴冬』和『初春』。在廣州,社工行業真正迎來發展熱潮則是從2011年年底開始。

  2011年8月,廣州市委印發《中共廣州市委廣州市人民政府關於全面推進街道、社區服務管理改革創新的意見》,其中提到,到2015年,全市每萬人中要有5名社工。2011年10月,廣州市正式出臺《關於加快街道家庭綜合服務中心建設的實施辦法》,提出到2012年6月底,全市每條街道至少建成1個家庭綜合服務中心,共140家,政府給予每個家庭綜合服務中心每年的財政支持是200萬元。

  『這200萬是塊大蛋糕。』廣州市風向標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副總乾事李貴興說,『大家都想從中分一杯羹。』

  風向標社工中心成立於2011年10月,是『社工熱』的產物之一。李貴興說,想分到這杯羹並不容易,機構的成長其實歷經了艱辛的歷程。

  李貴興介紹說,中心創辦之初僅有3名員工,他們拿出積蓄,墊付每月近15000元的運作經費。堅持了3個月之後,他們接到了政府的第一筆訂單:一個每月僅1800元的小型居家養老服務項目。

  『目前大多數社工機構只能靠政府給的200萬元吃飯,生存不易,對我們這些小規模的機構來說更是如此。如果哪一天政府「斷奶」了,我們都無法生存。』李貴興說。

  除了這樣的新興社工機構,廣州還有一批2009年前後成立的比較『老牌』的社工機構,正處於專業水平的階段,但專業人纔的缺乏卻成為制約其發展的瓶頸。

  中山大學社工服務中心成立於2009年,規模在行業內屬中上水平。該社工服務中心副總乾事曾曉菁說:『現在人好招,但不好用;缺的不是人手,而是人纔。』

  廣州陽光社會工作事務中心副總乾事段鵬飛也表示,中心雖已有50多名社工,但仍存在近20%的專業人纔缺口。由於專業社工人纔緊缺,當下社工機構間相互『挖角』的激烈程度『不亞於高科技產業』。

  按照規定,社工機構必須具備佔總員工數50%以上的專業社工。而所謂的專業社工,一般是指持有社會工作師資格證的社工,或者從大學本科社工專業畢業的社工。截至2011年底,廣東省僅有8178人通過社工師資格考試,人纔缺口超過4萬;廣州市持證社工僅有2511人,人纔缺口近5000人。

  ◎社工個人職業發展瓶頸重重

  在2012年6月舉行的全國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考試中,廣東省的報考人數比去年翻了一番,然而,要在社工行業中堅持下去殊非易事。

  黃發雲從事社工纔一年,就當上了廣州陽光社會工作事務中心家庭服務部的主任。2005年取得社工專業本科學位的她一直不看好這個行業,畢業後轉行開花店,直到去年興起『社工熱』,她纔決定回到自己的『老本行』。

  『真正入了行纔發現,做社工絕不是想象中那麼輕松。』黃發雲說,今年年初開始,工作指標經常使她精疲力竭。

  黃發雲所在的家庭服務部只有5名社工,但根據指標要求,他們一年需完成近300次小組活動,46個個案服務,900戶上門探訪和220次電話探訪。

  為何社工工作壓力如此之大?擁有10年社工經驗的社工督導任中傑指出:『這很大程度上來自指標設計的不合理。』他說,每個家庭綜合服務中心面對的居民數量、主要問題各有不同,例如有的社區老年人口問題突出,有的外來人口問題顯著,機構設計指標時若不『對癥下藥』,容易使指標成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而工作壓力大並非他們感覺『社工難做』的唯一原因,社會認知程度低、薪酬低等老問題並未隨著『社工熱』而改善。『有時感覺我們就跟環衛工人差不多。』李貴興無奈地說,『工作量大,工資低,還不被社會認可。』

  按照業內的標准,廣州市一名普通社工的月薪大約在3000元至3500元之間,根據社工的學歷、工作時長、是否持證等不同標准而有所起伏。

  『他們看不到自己的價值增長,現在拿三四千,三五年後或許還是只拿三四千。』曾曉菁說,入門工資水平對於一個剛畢業的學生或許尚有吸引力,但卻很難留住有經驗的老社工,工資的『天花板效應』纔是導致社工人纔流失的主要原因。

  ◎行業發展需要時間積累和沈淀

  盡管社工行業發展已經如火如荼,這股熱潮卻似乎並未影響到本地高校的社工專業。

  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院教授張和清告訴記者,廣州市開設社工專業的高校只有7所,每年社工專業畢業人數不足千人。就中山大學而言,社工本科畢業的學生中,約三分之一選擇考公務員或進入國企,三分之一去往香港或國外的高校深造,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學生選擇從事社工行業。

  張和清分析原因認為,目前,社工行業的社會認知度非常低,仍然習慣將社工歸類為居委會大媽、志願者一類,與公務員、國企員工等主流職業相比,自然沒有吸引力。另一方面,社工行業經費完全依賴政府,因而社工薪酬低,工作不穩定,加上機構發展良莠不齊,很難吸引到人纔。

  『行業發展如酒釀。』張和清說,『社工是一個以價值觀為核心的行業,需要時間的積累和沈淀,來實現循序漸進、自下而上的發展。』

  對於社工行業的發展前景,不少業內人士紛紛表示了信心。曾曉菁認為,社工是幫助解決社會問題、促進社會和諧的第三方力量,具有不可或缺的存在價值。

  任中傑預測稱,社工行業或許會在兩三年後經歷一次『陣痛』,隨著政府規范措施的出臺,以及行業內的交流和自律,將會有一批不合格的社工和機構遭到淘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w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