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定向老師在協助視障者,《逆光飛翔》裡所說的「定
向老師」,主要就是要幫助視障者日常生活的行動便利,
電影裡因為黃裕翔沒有在開學前得到這方面的協助,讓他
開學之後的生活遭遇了困難。


    我之前在評國片的時候常常說,這幾年臺灣一些賣座、受矚目的國產電影,很喜歡渲染一些灑狗血似的情緒,笑就要你笑破肚皮,哭就要大家都一把眼淚一把鼻涕離開戲院。《逆光飛翔》在這些臺灣電影中,選擇了一條平淡的道路,裡面不太炫染太多的喜怒哀樂,否則以這樣一個「身心障礙者突破重重險阻,力爭上游」的故事,要拍成《汪洋中的一條船》2012版,也不是什麼難事,這不能說是臺灣電影的一種新的嘗試。

    但是整部電影看下來,似乎又有一點平淡的太過了,由於缺乏了那麼一點高低起伏,使得整體戲劇性並不高。一部勵志的電影裡,主角如何克服困難和挑戰是很重要的,但是在《逆光飛翔》裡,他們遭遇的困難顯得語焉不詳。

    以黃裕翔來說,他作為一個視障者,當然身體上的不方便是可想而知,但是他的校園生活遭遇了什麼困難?有一段是因為同學埋怨他看不到,而要求他自己去教室,所以他差點從走廊跌下去,此外就是他因為小時候曾經因為比賽得獎,卻因為被其他小朋友說「還不是因為他看不到才得冠軍」,所以不想參加比賽。但除此之外,這些點都沒有再去鋪陳,觀眾可能很快會覺得,他的校園生活還不錯嘛!不但很快就交到朋友,還組了社團,音樂實力也得到老師的肯定,還得到美人芳心,傳統上所謂大學必修三大學分─課業、社團和愛情幾乎都高分過關,有多少人大學四年,男女朋友都沒交到,課業普通、人際關係也很一般的?

    還有張榕容的部份,電影一開始演出,就有她因為家庭經濟狀況不好,而不能讀舞蹈科系的情節,但是除了一開始她母親買東西亂花錢的情節之外,中間就沒有對他的家庭狀況再有什麼描述。每個人家庭裡可能都會有亂花錢的成員,而藝術科系確實也是教育費用很高的專業領域,所以張榕容的角色到底有什麼好抱怨的?

    當然要增加戲劇張力,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把他們身邊周遭的人演得再深刻一點,例如同學不想幫黃裕翔的情節再增加一些,或者讓張榕容戲裡的母親跟他要錢的情節再多一些,這些負面角色的嘴臉再刻薄一點,可是導演沒有這樣做,也許是因為不想要灑狗血吧。

    演員的功力還是很值得稱道的,張榕容演飲料店的店員,讓我懷疑她是不是為了拍這部片而去實地打工過?黃裕翔和張榕容之間的互動,也非常的純粹、自在和真實,讓我覺得《逆光飛翔》有點像一部黃裕翔生平的「半記錄片」。

    但裡面對於視障者教育處境的一些描述,讓我這個在視障單位工作過三個月,大學在學校的身心障礙單位打工,和視障者生活過的電影愛好者還是不得不要說一下,以臺灣現在身心障礙者特殊教育的狀況,在任何一個身心障礙者進入下一個教育階段(幼稚園升小學、小朋友升國中、國中升高中....),都會有所謂「轉銜階段」的措施,現階段身心障礙學生的學校,會和下一階段的學校做很多溝通,如果沒有這樣的準備,學校大可不收身心障礙學生,如果已經確定要收,不可能好像電影裡面的情節一樣,什麼準備都沒有(裡面有出現「定向老師」的台詞,可見導演還是有作過功課的),特別是黃裕翔唸的還是專收視障生的臺中啟明學校,他們怎麼可能讓自己的畢業生去唸一個毫無收視障生準備的大學?像《逆光飛翔》,好像黃裕翔和他的母親在開學之前,好像從來沒有去過學校,這在現實上是幾乎不可能。就算是一般身心沒有障礙的學生,去外地唸書,父母一定都會想辦法要多了解學校的環境。雖然黃裕翔是1987年生,讀大學約是2005左右,但台灣的有身心障礙者去讀大學,已經十幾年了,就算是這個學校第一次收,要找到其他學校的經驗也沒有多大困難。也許這是導演要加強黃裕翔遭遇困難的情節,故意這樣子安排的,這也不能說有什麼不對,只是有一點和現實狀況發生出入和邏輯不通而已。

    總而言之,整體上我還是認為,《逆光飛翔》想走渲染情緒之外的另外一條路,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戲劇性的提升,可能還需要一點原創性的提升,有一段黃裕翔在地下室練琴,吸引他的老師和一堆學生在看,實在很像日片《東京奏鳴曲》(Tokyo Sonata /トウキョウソナタ);而最後一幕SM社團在舞台上表演的情節,也實在太像日片《搖擺女孩》(Swing Girl/スウィングガールズ)的結局了。無論如何,我還是在《逆光飛翔》看到導演想要突破的初衷和演員的賣力和誠意,這還是一部平淡但是不至於無味的好電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wace 的頭像
    swace

    若無其事的活著~~

    sw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